生命接力

2025-05-22 04:59 阅读
江西日报

  “那天要不是小吴他们坚持敲门,真不敢想象我现在是什么样子,非常感谢社区干部对我的无私帮助。”5月20日,身患脑梗的闵志卿在社区干部和志愿者的照料下,已经能拄拐行走。回忆起受到帮助的这些日子,他哽咽地感谢着。

  时间回到今年初。1月17日上午,南昌市青云谱区京山街道南缆社区干部吴江虹挨家挨户宣传医保政策,到了闵志卿家,反复敲门却始终无人应答。

  “不对劲!”吴江虹心头一紧。她知道,闵志卿平日寸步不离地照顾瘫痪的母亲,这个时间应该不会出门。吴江虹立即掏出手机联系闵志卿的哥哥,同时拍打房门高喊:“闵师傅!开开门!”当家属匆匆赶来打开房门时,眼前的场景让所有人倒吸了一口凉气——闵志卿面部朝下,倒在厨房门口,半边身子压着打翻的药瓶。卧室的床上,年迈的母亲正虚弱地发出含糊的呻吟。

  “快打120!”吴江虹一个箭步冲上前,跪地检查闵志卿的脉搏,同时指挥同事:“小王你去照看老太太,小万赶紧联系社区卫生服务站!”10分钟后,救护车赶到,医护人员现场诊断闵志卿为突发脑梗。看着闵志卿被抬上救护车,吴江虹对他哥哥说:“你跟着去医院,老太太这里有我们!”

  当天下午,社区活动室的玻璃窗前就贴出了排班表,8名党员志愿者分成4组,24小时轮班照料卧床的老人。年过六旬的志愿者刘阿姨特意熬了米粥,一勺勺喂老人吃饭。社区诊所的医生每天两次上门为老人量血压、换尿垫。而医院那头,京山街道纪检干部拿着闵志卿的CT报告单跑前跑后,帮着办理住院手续。

  在闵志卿昏迷的第3天,社区工作人员翻出了他抽屉里泛黄的病历本和下岗证明,又去银行打印流水账单。“这些材料缺一不可。”低保专干小万从民政局回来,把临时救助金申请表铺在病床边,握着闵志卿刚刚恢复知觉的手按上手印。

  5月2日,闵志卿出院。指着家里新装的“一键呼叫”装置,闵志卿告诉记者,社区干部每周都来,不是送米送油,就是帮母亲做康复按摩。上月领到低保证时,街道干部还专门送来一个系着红绸带的“暖心包”,里面装着常用药品和爱心联系卡。

  在南缆社区服务中心的墙上,新增的“特殊群体关爱台账”记录着每个帮扶细节:修马桶、陪同复查、申请轮椅……该社区党委书记闵艳斌说,社区正在筹建“邻里帮帮团”,要让每个突发困难的家庭都能像闵志卿家一样,第一时间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本报全媒体记者 陈璋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