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畔这个“龙虾县”成新晋网红(图)

随着夏季的到来,烟火气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渐渐升腾。而在大江南北的夜宵排档中,小龙虾绝对是当之无愧的“顶流”。
提到小龙虾,很多人会立即想到湖北潜江、江苏盱眙。其实,在咱们鄱阳湖畔的永修县,短短几年时间,“养”出了一个新晋网红“龙虾县”——建成30多个千亩稻虾养殖基地,稻虾种养面积达30万亩,年产量突破4.5万吨,位居全省首位,在全国也排得上号。
眼下正值小龙虾收获旺季,每天有约60万斤鲜活小龙虾,“爬”上全国各大城市的餐桌。
从生态养殖、加工贸易到仓储物流、餐饮文化,产业链越来越长,年产值超30亿元,全县一半人口吃上“龙虾饭”。
永修,这桌“龙虾宴”吃得越来越有滋味。

养殖户徐绘高与村民分拣虾苗。邬强摄
5年“养”出网红“龙虾县”
清晨的永修,虾田泛起粼粼波光。几公里外的江西小龙虾交易中心人流如潮,摊位前,分拣工人快速将活蹦乱跳的小龙虾按规格分装,装上正在等候的大货车。
这些永修小龙虾,经恒温控氧运输,最快当天晚上就可以出现在上海、杭州等地市民的餐桌上。
“现在正是永修小龙虾上市的旺季,每天起运量超过300吨。”江西虾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农业办主任袁志强指着即将发车的冷链车介绍。
去年底,江西小龙虾交易中心冷链物流全面升级,形成了一个“鲜活配送圈”——以交易中心为枢纽,辐射全国的冷链物流网络,每天超15条物流专车迅速发往苏浙沪闽粤渝及东北、华北等600多个城市落地配网点。
自2020年以来,永修县充分利用地域、水资源等优势,招商引进湖北一批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先后成立江西虾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江西柳伍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形成小龙虾产业链全方位覆盖,小龙虾产量逐年增加。
随着江西水产品交易市场落户永修县,短短5年时间,永修小龙虾产业规模跃居全省第一,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龙虾县”。
全县一半人吃上“龙虾饭”
据统计,全县稻虾养殖直接受益农民超15万人,带动1.2万人就业,农民年人均年增收1500元以上。小龙虾正以强劲的发展势头,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支撑。
截至目前,永修县已建成6个万亩和30余个千亩稻虾养殖基地,带动1500余户农户参与。
“以前种水稻,一亩地赚两三百元,现在养虾种稻结合,亩均收入能到3500元!”走在近600亩连片虾田边,永修和家荷园专业种养合作社负责人徐绘高给记者算起了一笔“生态账”。2018年,这位敢闯敢试的农民在三角乡流转了近600亩低洼水田,最初种植莲子和水稻,次年尝试“稻虾连作”与“荷虾共生”双模式探索,这种模式让他的小龙虾可以持续上市销售至10月份,今年预计利润能突破50万元。
从“一亩赚三百”的传统水稻到“亩产三千”的稻虾共生,从田间到舌尖的16小时冷链直达,小龙虾不仅搅活了永修的“一池春水”,更“钳”住了乡村振兴的黄金机遇。
一虾多吃“嗦”出产业链好滋味
作为永修县小龙虾产业链的“深加工引擎”,江西柳伍食品有限公司四条自动化生产线正全速运转。经过清洗、蒸煮、去壳、液氮急冻等工序,一盒盒清水小龙虾、虾尾等产品整装待发。“我们每天能加工200吨小龙虾,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公司相关负责人任净介绍,作为去年招商引进的龙头企业,柳伍食品填补了永修小龙虾深加工产业的空白。
2023年永修县打造的“虾客天下”美食街,开业即吸引南昌、九江等地游客专程来打卡。
江西虾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农业办主任袁志强表示,未来计划发展乡村旅游、民宿、小龙虾垂钓、农家乐及线上线下多元经营模式,拓展全产业链发展。
肖立宇、中国江西新闻网全媒体记者 邬强、信息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琴红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