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刀“画”出水墨画,江西这项“非遗”亮相深圳文博会

2025-05-23 19:20 阅读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全媒体记者沈冠楠报道:你见过这样的水墨画吗?在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安义匾额雕刻匠人邹双印、邹双勇兄弟以刀为笔,运用雕刻、翻墨等技艺,还原出水墨的重、浓、枯、淡。

  这就是被誉为“刀笔三绝”的三项非遗瑰宝,即“安义匾额书法雕刻技艺”“邹氏雕版书法翻墨技艺”(又称“邹氏刀笔书法匾额”)、“邹氏雕版写意画翻墨技艺”。

  邹氏兄弟告诉记者,其家传的匾额书法雕刻技艺起源于明代中叶,至今已传承500余年,形成了丰富多元的艺术体系,涵盖版画、镶嵌工艺、蛋雕、錾刻、烙画、陶瓷雕书画雕刻等十余种工艺。

  到邹氏兄弟这一代,更是独创了“钩形刀法”。这种刀法不仅能表现书法的“飞白”“枯笔”,还能把粗细和轻重笔画以刀刻深浅再现,将原作的形、神、意、势和书法家包含在墨韵中的情感更加传神地表现出来,巧妙实现刀法与笔意的统一。

  “写意画翻墨技艺”,则与“刀笔书法匾额”技艺一脉相承——将历史名家传世珍作反刻在木板上,然后用类似原作的宣纸、墨汁和印泥,根据墨的重、浓、枯、淡分层拓印,拓印作品直通原作,令人叹为观止。

  事实上,一幅看似简单的翻墨作品,却考验着了匠人数十年的功夫及其对画作的理解,甚至一不小心,就容易“翻车”。

  邹双印说,翻墨也讲究“墨分五色”,然而,由于雕版是“反刻”,纸在面上,墨在纸下,拓印时是看不到雕版的。这就意味着,“要靠一双手,凭感觉拓印,将笔法过渡、墨色变化等纸上作画效果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

  本届文博会,邹氏兄弟不仅带来了以“八大山人”画作等珍品为蓝本创作的翻墨拓印作品,还加入“体验打卡”环节,备下祝福语、生肖瓦当等元素的翻墨体验项目。

  现场,邹双印将一款生肖瓦当雕版拓在扇面上,整个过程行云流水,水墨瓦当虚实相生,落在素白扇面上,是极致的中式美学。

  “希望通过互动体验的形式,激发更多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邹氏兄弟表示。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