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尽铅华成此景 文明之光耀浔城——写在九江获授全国文明城市称号之际

大江东去,百舸争流,初夏的浔阳江头,惠风和畅,生机盎然。
2025年5月23日,注定要在九江的历史刻度中,记下重重的一笔。这一天,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发布,九江榜上有名。
喜讯传来,举市欢腾,全民同庆。
历尽铅华成此景。2018年踏上征程,2025年终传捷报。8年来,九江从伟大抗洪精神中汲取强大精神力量,以砥砺奋进的干劲、始终不变的情怀,在实干中提升,在拼搏中跨越。终于,累土不辍,丘山崇成;浇灌不止,文明花开!
每一次抵达,都意味着新的出发。荣膺全国文明城市,既是崇高的荣誉,更是无声的鞭策;既是努力的结晶,更是前行的动力。
“夺牌本不易,守成更艰难。全市上下要树立‘人人都是形象,处处体现文明’的理念,拿出‘永远在路上’的坚毅笃定,重整行装再出发、深化创建不停步、争先进位谋出彩,让全国文明城市这块金字招牌更加熠熠生辉,让九江的明天更出彩、更精彩。”站在新起点,迈向新征程,九江再次发出响亮的号令。
九江悠悠万古情,古人行尽今人行。这座拥有22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以山水人文地、大美文明城的崭新姿态,向世人展示一江春水连岸锦绣的文明图景。
聚力:人人参与绘新景
这是一场迎难而上的挑战,更是一次革故鼎新的行进。
2018年,九江正式踏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征程,历经2020年因微小差距折戟的磨砺,于2021年重整旗鼓再出发。“共建美好家园,文明与您同行”——从创文“集结令”发布,到攻坚“冲锋号”吹响,九江大地处处涌动着创文的热潮。
广大市民纷纷行动起来,以城市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到环境卫生、文明劝导、关爱困难群体等志愿服务活动中。大家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形成了在各自岗位上尽责任、作贡献、创实绩的生动局面,汇成了人人爱家乡、创文明、筑形象的强大合力,用脚步丈量城市文明,用行动助力城市蝶变。
在九江主城区,1497个网格配备的1497名专职网格员时刻关注着社区居民的满意度。“我们在生活中无论碰到什么大事小情,都可以很快找到网格员反映,及时得到处理。”九江中体奥林匹克花园小区居民王先生高兴地说,在创文过程中,社区治理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居民生活舒适度大大提高了。
王先生的良好感觉,来自九江将文明创建的触角延伸至社区末梢,全面提升城市管理常态化、精细化水平的具体举措。为有效解决广大市民急难愁盼问题,九江从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基层一线工作人员中,聘请540名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的骨干作为创文监督员,就近开展文明监督活动,先后解决各类问题25920个。此外,通过畅通“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文明创建群众监督平台”,推动解决民生问题1531个。2024年,九江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满意率达99.52%,被评为“全国政务热线服务质量A型城市”,并在第五届全国政务热线服务质量评估中荣获“服务创新优秀单位”。
2024年1月,公安部交管局对部分地方安全头盔佩戴率进行抽查测评,九江以94.4%的骑行头盔佩戴率荣登全国榜首。对比曾经40%左右的佩戴率,这一数据更显难能可贵。九江小学学生家长赵会源说:“之前我也不愿戴头盔,后来孩子班上开展了安全教育,他回家还教育了我,孩子都有这样的文明意识,我们家长更要当榜样。”
“我和老伴年纪大了,走路比较慢,过马路时总担心有车开过来。”市民邹梅以前很怕过斑马线,现在她没有了这样的担忧。斑马线前礼让行人在九江街头已蔚然成风。“换位思考吧,我过马路的时候也希望车子能让让我。”有着8年驾龄的王志说:“有一次在路口,有个老人示意我先过,我还是停车让他先走。他一边走一边对我挥手致谢,这一幕让我心里很温暖,我想这就是文明行车的意义吧。”
“我们小区养狗的人现在都自觉牵绳遛狗,再也不担心被四处乱跑的狗惊吓到。”家住九江经开区快乐城小区的居民王光伟说,之前小区犬吠扰民、犬窜惊人等现象屡有发生。随着九江广泛开展文明养犬宣传教育,引导市民树立文明养犬意识,不文明养犬现象大大减少。
“以前小区有很多人种菜,蚊虫多得让人不敢开窗户。”走进浔阳区建设局宿舍小区,昔日杂乱菜地不见踪影,小区居民张羽说,自从创文以来,居民自发地把菜拔掉种上绿植,为创文助力。
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也是改变陋习、创造美好生活的过程。在九江,像浔阳区建设局宿舍小区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市民纷纷表示,以前总觉得创文都是别人的事,和自己无关;而在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大家都感觉到这就是自己的事,文明行为成了大家的自觉行动。
斑马线前,“车让人”成为常态;旅游出行,有序排队成为普遍风气;光盘行动,成为市民就餐的自觉选择;小区院落,居民停车井然有序。在先后荣获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海绵城市、国际湿地城市等称号的九江,文明的种子一粒粒萌芽,迅速滋长成林。
开面馆的钟晓玲,免费为75岁以上老人及残疾人提供就餐服务,带起社区“好人一条街”;退休教师周小华,在湖滨小学门口做退而不休的护学人;九江经开区一小区居民共同商量,拿出积累的公共收益300余万元用来提升环境,反哺创文……九江市民用无数个“温馨一刻”绘就出文明城市的美丽画卷。
发力:于细微处惠民生
城以盛民,民为城本。创建为民,是九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不变初心。
何为群众最关切?哪块骨头最难啃?什么诉求最急迫?九江围绕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从“神经末梢”入手,在“麻绳最细处”着力。
中百站批发市场,作为九江最早的商业贸易批发地,曾经因设施陈旧、管理混乱,存在严重安全隐患。2023年,市区两级政府下定决心,对其进行全面整治。如今的中百站批发市场,面貌焕然一新,秩序井然,烟火气更加浓厚。
面貌焕然一新的不只是中百站批发市场,更有九江城的南北西东——
一个个老旧小区蝶变温馨港湾。濂溪区十里街道德化小区,车辆在规划好的停车位上整齐排列,楼道内墙壁被粉刷得洁白如雪,文化宣传栏里张贴着图文并茂的道德模范故事,散发着浓厚的文化气息。小区居民陈先华深有感触地说:“过去小区环境差,大家都没什么归属感。现在住得舒心,邻里关系融洽,创建文明城市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带来了幸福。”2021年至2024年,九江中心城区累计改造提升老旧小区156个,居住环境、设施条件实现质的飞跃,惠及约8万户居民。
一盏盏灯光照亮幸福。浔阳区甘棠街道岳师门社区的坤铭小区,以前每到夜晚,小区楼道内伸手不见五指。如今,楼道内崭新的灯具散发着明亮的光,照亮了居民的每一步。这样温暖的灯,在创文过程中全市共安装2.2万余盏,覆盖681个小区,惠及居民8万余人。
一处处公园走进百姓生活。“以前接送孩子只能在路边干等,现在可以在公园书吧歇脚,真贴心。”在濂溪区周家湾公园,市民发出感慨。这座新建的“口袋公园”,打造出儿童游乐区、林荫步道、便民公厕等复合空间。近3年,九江共新建、改造城市公园类项目28个。
一条条道路更加通畅。2024年12月28日,随着庐山站转体斜拉桥正式开通,九江市民期盼已久的新建快速路(一期)全线通车。从此,主城区到庐山高铁站只需15分钟车程。“现在从庐山站到主城区真的快多了,”在外地工作的李青回九江老家探亲时感慨:“真的为家乡这几年的发展感到高兴。”近年来,九江新建城市道路66.89公里,改造城市道路30.2万平方米,整治背街小巷123条,打通断头路9条。
不单单是新修和改扩建道路,九江还想方设法提升道路的通行效率。在中心城区道路开展的绿波调优行动就是其中之一。目前,九江已对长虹大道等32条主干道进行双向绿波协调优化,通过智能调控,实现一路绿波,绿波总里程达238公里,有效提高了驾驶人员通行体验感。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一组组便民利民数据折射出这座城市最美的气质——
投资15亿元,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城区段,将23公里滨江岸线打造为“诗画长廊”;投资14.8亿元,实施两湖(甘棠湖、南门湖)综合治理;建设完整社区16个,并配套新增10个幸福食堂,新建5个幼儿园(托儿所),打造11处健身活动场地,新建(改造)12个社区综合服务站;新增公厕114座,城区每平方公里公厕平均密度达4.31座;在中心城区新增停车场48个、机动车停车泊位1.5万余个,统筹行政企事业单位为市民提供周末和夜间停车泊位9700余个。
引力:崇德向善树标杆
创建文明城市,不仅要塑造城市的外在形象,更要凝聚城市的内在精神。
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柴桑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中华贤母园举行。“做一个好人并不难,难的是时时处处为他人着想,为社会进步奉献自己的光和热。”武宁县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陈燕燕获评“助人为乐类‘中国好人’”,在活动现场分享了自己十年如一日,倾情为社会困难群体排忧解难的公益历程,感人至深。
一个榜样,一枚火种;一群好人,满城春风。
近年来,九江涌现出中国好人58名、江西好人131名、九江好人247名;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8人次,1户当选全国文明家庭,全国文明单位25家。王中美、袁清山、陈杏莲等一大批极具影响力的先进典型如璀璨星辰般闪耀登场;九江市消防救援支队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他们以无畏的勇气和无私的奉献,为城市筑起一道坚固的安全防线。
一个个好人故事、一面面先锋旗帜,引领着全市向着文明的方向大步迈进。持续开展的“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好家庭”等评选活动,每季度推选“九江好人”,以身边的榜样形成“培育一个、带动一批、影响一片”的强大辐射效应。同时,九江出台典型礼遇办法,给予各级礼遇资金270万元,发放免费体检卡、公交卡1600人次,走访慰问帮扶生活困难的道德模范、“身边好人”400人次,让榜样切实感受到社会的尊重与关爱,进一步激发他们持续传递正能量。
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全国“我们的节日·七夕”主题文化示范活动“情满赣鄱·向幸福出发”——江西省移风易俗集体婚礼暨文艺节目展演活动在九江举行。这一场场崇尚文明新风的活动,犹如一场场盛宴,不仅全方位展示了九江的城市风貌与文化底蕴,更通过与全国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近距离交流互动,将满满的正能量和先进的文明理念传递给每一名参与者,如同一颗颗文明的火种,点燃了市民对文明的追求与向往之情。
文明,是典型带动,更是价值引领。
浔阳区人民路街道湖滨社区工作人员郭梅玫充分利用社区及周边学校、教育机构资源丰富的优势,在社区指导下办起暑期公益托管课堂。“我们特别注意培养孩子们的文明意识,让文明的种子根植在他们幼小的心灵。”
九江经开区向阳街道河畔社区有多个居民小区紧邻龙开河故道,每年清明节、中元节,河边烧纸祭祖的火堆东一簇、西一堆,纸灰在空中飘荡,环境大受影响。为了改变这一陋习,社区干事龚秀霞和社区网格员带着喇叭上小区宣传劝导,宣讲法律法规,并积极开展各类活动,让文明新风深入人心。“我们每月开展的活动很多,基本两三天一次。”在这种高密度持续宣传下,沿河的小区居民观念发生变化,逐渐采用鲜花等方式祭祀。
众多这样的剪影,共同推动全社会见贤思齐,绽放出“德耀九江”的文明之美,构筑起崇德向善的道德高地。
志愿之光,微光成炬。浔城志警的“红马甲”在校门口撑起“平安伞”,为莘莘学子保驾护航;九江供电的“小红帽”用心点亮万家灯火,传递光明与温暖;“红色蒲公英”穿梭于大街小巷,播撒文明的种子。在九江,6217支志愿服务队、70.72万名志愿者活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
文明实践,融入生活。近年来,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在九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16个实践中心、217个实践所、2240个实践站相继建成,并延伸拓展出7011个文明实践点(基地、广场)。这些文明实践阵地,成为传播新思想、弘扬新风尚的重要平台;累计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系列活动25万场、结对共建活动1.7万余场次,惠及群众超1500万人次。
山水映文明,文脉育新城。当陶渊明“归去来兮”的田园理想,遇见现代城市的文明之光,九江人民双手共同托举的,不仅是一个沉甸甸的“全国文明城市”荣誉,更是一处摸得着历史、洋溢着新风、享受着幸福的诗意栖居地。
城市文明建设是没有终点的幸福接力,是永无止境的自我提升。获授全国文明城市称号,九江站上新的历史起点,旋即于中心城区发起“人人都是形象,处处体现文明”的城市文明建设行动,这一举措,标志着九江从“创建文明城市”向“建设城市文明”的华丽转身。
新时代新征程,沐浴着全国文明城市的荣光,九江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广泛动员社会参与,形成齐抓共管的精神文明建设长效机制,牢固树立为民、惠民、靠民、利民的创建理念,持续弘扬伟大抗洪精神,用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举措,扬文明之帆,破浪前行,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让文明之花在九江大地持续绚烂绽放。
易本钰 李 玮/文 (图片由九江市文明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