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都过不了,AI率检测如何避免误判?

2025-05-25 10:55 阅读
中国青年报、南京大学本科生院

在多个社交平台上

关于论文AI率“亮红灯”的帖子

引发热议

有网友苦恼“如何自证不是AI”

也有网友吐槽论文AI率的检测费用

 

5月20日,南京大学本科生院发布《关于加强2025年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工作的通知》。

 

通知明确,本届毕业论文面向学院开放“维普AIGC检测”,由学院自主选择使用检测功能(是否需要检测请以各学院通知为准)。该功能可为学生提供单次免费检测服务,其检测结果是基于算法模型的概率性分析,存在技术局限性,仅作为学术规范性辅助参考,不作为论文原创性判定依据。

 

多所高校毕业论文检测AI率

专家指出可能造成“误判”

此前,西南交通大学、天津科技大学、湖北大学等多所高校提出,学生的毕业论文除了要通过查重、答辩外,还需检测AIGC(AI生成内容)工具使用情况。

这意味着,若论文的AI生成率过高,学生可能面临重新修改、二次答辩甚至无法毕业的情况。

然而,有网友将《滕王阁序》《岳阳楼记》等名篇输入检测系统,发现AI率超过50%。

5月初,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董晨宇将刚刚完成的研究秀场直播产业的论文,提交至某学术论文检测平台,得到的结果令他哭笑不得。他发现,系统标红的“高度疑似AI生成”段落,是他们研究团队耗时3年扎根基层、追踪多个真实案例写成的内容。

关于论文AI率检测是否准确的问题,引发争议。

同济大学法学院互联网与人工智能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张韬略认为,当前AI生成内容检测工具的技术成熟度存疑,若直接用于判定学生学术诚信,可能存在误判风险。

他强调,学术能力培养需回归教育本质,技术检测应作为辅助手段,而非唯一评判标准。

“检测工具的训练样本可能无法跟上AI进化的速度,不同AI模型的输出结果也存在差异,这些都造成检测结果具有不可靠性。”董晨宇表示。

张韬略建议,在技术成熟之前,高校应避免将AIGC检测作为强制性毕业环节,而应更多关注如何引导学生合理使用AI工具,将其融入学习和研究过程中,培养学生与AI建立协同的智慧生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