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法善治|给迷途青春“打分”:万载法院“三色密码”解锁未成年人成长新可能

2025-06-07 15:23
江西日报原创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付睿报道:6月4日,位于万载县人民法院的一间心理咨询室内,16岁的小明(化名)手指无意识地抠着衣角,他的父母站在一旁,手里攥着一张学校开来的接收证明。“小明,今天有个好消息。县职高汽修班给你留了学位,等你出来后直接插班。”曹法官说。

2024年,小明辍学借住亲戚家期间,在他人的指示下帮助贩卖含有依托咪酯电子烟,早在2023年10月1日,依托咪酯已被列入《非药用类麻醉品和精神药品目录》。因此,检察院指控其犯贩卖毒品罪,2025年5月万载县人民法院受理该案件。

“帮助涉罪未成年人重塑人生坐标、顺利回归社会,是万载县人民法院持之以恒开展的一项工作。”万载县人民法院副院长蔡军如介绍,经了解,小明父母因长期在外务工,家庭教育缺失严重导致其养成了随心所欲的心态,故评估小明为“橙色预警”,即安排承办法官、心理咨询师联合开展帮教工作,在多次沟通、帮教下,成功劝说小明复学。同时,主动联系其父母积极参与到学校对接工作。

2024年以来,万载县人民法院聚焦涉罪未成年人教育、感化、挽救,立足涉罪未成年人再犯风险性和回归社会可能性。从认识偏差、行为偏差、成长经历、家庭环境等多个项目赋分帮教难度,根据分值区分为“红、橙、黄”三个预警等级。

具体而言,针对“黄色预警”,由承办法官通过释法说理、批评教育、法官寄语等方式,帮助涉罪未成年人重拾信心,避免再犯罪。针对“橙色预警”,由“承办法官+心理咨询师”将法律教育与心理疏导有机结合,帮助涉罪未成年人消除心理障碍,重塑健全人格。针对“红色预警”,将其家庭纳入帮教范围,组成“承办法官+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帮教团,从“法治、心理、社会”三个维度开展帮扶救助,重塑未成年人成长环境,帮助涉罪未成年人再社会化。

据悉,该机制实施以来,共对48名涉罪未成年人进行评估,开展心理矫正27次、家庭教育指导12次、家庭教育指导课堂3次,成功帮助8名涉罪未成年人复学、25名涉罪未成年人走上工作岗位。

今年5月30日,在省高级人民法院召开的“传承红色薪火 法护赣鄱少年”少年法庭工作新闻发布会上,通报了第三批优秀创新举措。万载县人民法院创新推出的“红橙黄三色预警”分级帮教机制获评未成年人审判工作优秀创新举措。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