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与思|进一步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在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精神动力。
以“三种精神”涵养广大劳动者的理想信念。劳模精神是劳动模范以主人翁意识为精神内核,在劳动中展现“爱岗敬业、争创一流”的专业追求,“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拼搏斗志,“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道德境界,彰显了新时代劳动者的崇高品格。劳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劳动精神指引广大劳动者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在劳动中实现个人梦想,推动社会进步。工匠精神是创新发展的动力,代表着追求卓越的职业操守,以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职业品格,推动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关键精神动力。这“三种精神”既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又彰显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劳动实践创新,以“三种精神”涵养广大劳动者的理想信念就是给予劳动者的“精神之钙”,通过精神浸润与价值引领,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深植人心。因此,我们要在全社会营造尊重技能、崇尚劳动的社会氛围,讲好劳模故事、劳动故事、工匠故事,用广大劳动者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劳模工匠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让他们的故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要通过常态化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引导青少年树立“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价值观。
以“三种精神”赋能广大劳动者的技能精进。劳模工匠,是劳动群众中的标杆和楷模,他们以卓越的技能在各自的领域里创造了非凡的业绩。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下,充分发挥劳模工匠的示范引领作用,有助于全体劳动者的技能传承与提升。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是解决企业技术难题、传授技术技能、创新创造的重要平台,在这里实现了企业技术攻关、工艺改进、新产品研发,也实现了整个行业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劳模工匠的技能和经验在技术的交流碰撞中实现了技艺的传承,为社会培养出了更多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劳动和技能竞赛,是激发劳动者创造活力,引领广大职工提升技能的重要活动载体。通过技能大赛、首席技师评选等活动,以赛促训、以赛育才、以赛建功,培育了劳动者对职业的认同感与责任感。“劳模工匠助企行”活动,让劳模工匠走进企业,针对企业在生产经营、技术创新、管理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供专业的指导和解决方案,从而提高企业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职工技能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以“三种精神”砥砺广大劳动者的责任担当。责任担当是广大劳动者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伟大使命的重要精神品格,更是个体奋斗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的行动逻辑。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共同构建起劳动者责任意识的培育体系,推动广大劳动者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中,对技术工作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真正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责任主体”与“实践主体”。
我们应把体现社会责任的评价因素引入考评机制,完善劳模评选制度,将“社会责任贡献度”纳入评选标准,打破行业、身份壁垒,让更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中的责任担当者获得社会认可。同时建立技能人才“责任清单”,在工匠评价体系中,既考核技术水平,也考核“传帮带”成效、技术攻关贡献等社会责任指标,激发社会责任感,把技能传承工作转化为可量化的社会贡献值,从而激发劳动者担当作为的主体自觉,让责任担当内化为新时代劳动者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澎湃力量。
(罗鹏翔 刘 晶;作者单位分别为中共江西省委党校群团理论教研部,中共萍乡市委党校、 江西甘祖昌干部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