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艺术职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芯有大AI 智创未来

2025-06-17 16:01
景德镇艺术职业大学

  学院概况

  景德镇艺术职业大学是工信部电子信息产业重点领域人才培养专项行动计划实施单位,是教育部人文交流经世项目实施单位,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战略合作伙伴。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秉承立德树人、德技双修的宗旨,勇于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办学之路,主动对接江西省“1269”行动计划,围绕电子信息产业链设置专业,致力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端技能人才。为强化产教融合,探索双元育人模式,依托学校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战略合作,成立了数字通信产业学院。

  专业设置

  学院现设有6个本科专业,分别是电子科学与技术(普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普本)、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职本)、计算机应用工程(职本)、虚拟现实技术(职本)、现代通信工程(职本);6个专科专业,分别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技术、大数据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师资力量

  学院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技术能力强的教师队伍,能满足教学需求,现有专任教师156人,高级职称54人,占比35%,“双师型”教师109人,占比70%。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教师团队、虚拟现实技术专业教师团队已纳入江西省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验收评价范围。

  教学条件

  学院教学条件完全满足教学需求,实训条件更是优越,校内建有鸿蒙应用开发、鸿蒙设备开发、数据通信、嵌入式、网络实训、虚拟现实仿真实训中心等高水平实训室20余间,设备总值达3800万,学校还在持续加大投入;在校外,学院先后与华为技术、粤嵌科技、江西移动、江西联通、软通动力等40余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建有校外实训教学基地10个。

  专业竞赛

  学院坚持“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的教学理念,探索“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代训、以赛提技”的竞赛育人模式,鼓励师生积极参加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江西省职业技能大赛等各类专业竞赛,近年来累计获国家级奖项26项,省级奖项450余项,学生技能显著提升。

  就业前景

  各专业就业领域包括互联网、IT、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VR/AR、电子产品设计与制造、通信等,均为市场热门专业或方向,主要从事设计、开发、测试、运维、销售等工作岗位,就业前景广阔,在就业率、就业质量、薪资待遇等方面优势显著。

  专业介绍

  电子科学与技术

  专业代码:080702

  层次:普通本科

  学制:四年

  1.专业概述

  电子科学与技术主要学习微电子、集成电路、嵌入式等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面向集成电路、嵌入式、电子产品等相关设计、开发、测试、运维岗位。

  2.培养目标和方向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掌握电子科学软硬件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有电子科学领域的系统认识、系统开发、系统管理等科学思维能力,工程实践应用及团队协作能力,能通过继续教育或自我学习等途径了解和紧跟电子科学前沿技术,可在研究机构或企事业单位从事电路设计、嵌入式设计、电子产品开发、鸿蒙设备开发有关的研究、设计、开发、管理、维护与应用等工作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3.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

  基础课程: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技术、JAVA程序设计、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linux操作系统、人工智能基础、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专业课程:无线通信技术、信号与系统、电子线路CAD、嵌入式系统、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移动应用开发基础(鸿蒙)、网络技术与协议、网规网优工具和物联网组网技术。

  实践环节:电子工艺实训、C语言程序设计实践、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单片机原理课程设计、嵌入式开发项目实训;编程语言(C语言、JAVA语言、MATLAB)、EDA工具应用。

  4.就业方向与前景

  电子技术、电子工程、通信技术、集成电路设计、电子元器件研制、测控仪器软硬件设计、电子系统的设计。

  5.专业特色与优势

  多学科交叉:融合物理、材料、信息技术,支撑前沿技术突破。

  产学研结合:与龙头企业共建实验室,提供晶圆加工、微纳制造等实践平台。

  区域服务导向:聚焦地方集成电路产业,定向输送技术人才。

  升学优势:毕业生可攻读嵌入式设计、集成电路方向、电子通信工程等方向硕士/博士,深造路径清晰。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专业代码:080901

  层次:普通本科

  学制:四年

  1.专业概述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主要学习计算机的设计与制造,包含计算机软件、硬件的基本理论、技能与方法,进行计算机系统和软件的开发与维护、硬件的组装等。

  2.培养目标和方向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区域数字产业升级需求,具有扎实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理论基础、熟练的软件开发与系统设计技能、较强的移动应用开发与工程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跨领域协作、创新思维和职业道德素养,具备突出的创新创业意识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3.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

  数理基础: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计算机核心课程:数据结构与算法、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程序设计(C/C++/Java/鸿蒙)、计算机网络、网络安全。

  实践技能:软件工程实训、前端/后端开发项目、网络及安全系统集成实践。

  4.就业方向与前景

  学生能够在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网络安全等专业领域,从事软件开发、移动应用开发、数据库管理及网络安全防护等工作。

  5.专业特色与优势

  学科交叉性:融合数学、工程学与信息技术,适配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跨领域创新。

  实践导向:通过实验室和校企合作强化实战能力。

  升学灵活性:毕业生可攻读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数据科学等方向的硕士/博士。

  市场需求驱动:契合国家“十四五”数字经济战略以及江西省“1269”行动计划,人才需求量大。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专业代码:310101

  层次:职业本科

  学制:四年

  1.专业概述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是一门以电子技术为基础,结合信息处理、通信技术和计算机应用的工科专业。它主要研究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调试、安装和维护,涵盖硬件电路设计、信号处理、通信网络、嵌入式系统及智能控制等领域。

  2.培养目标和方向

  本专业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电子信息产业需求,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行业的电子工程技术人员、电子设备装配调试人员等职业群体,能够从事电子产品设计开发、电子设备装配调试、电子产品检测维修、鸿蒙应用开发、鸿蒙设备开发等工作的高端技能人才。

  3.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

  基础课程:电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应用、数字电路技术应用、JAVA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检测与传感技术、信号与系统、Linux系统应用与开发、人工智能基础。

  核心课程:EDA技术及应用、嵌入式开发、鸿蒙设备开发基础、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移动应用开发基础(鸿蒙)、移动应用开发进阶(鸿蒙)、PCB设计、应用与数字图像处理(matlab)、智能电子产品检测与维修、FPGA技术与应用。

  实践环节:电子工艺实训、PCB制版实训、鸿蒙设备开发综合实践、嵌入式开发项目实训、专业综合实训、创新项目类综合实训、C语言程序设计实践。

  职业认证:电工职业资格证书、电子设备装接工(中级)、Harmony OS应用开发者基础认证、计算机等级证书、外语等级证书等。

  4.就业方向与前景

  可从事嵌入式开发、电子设备装配调试、电子产品检测维修、鸿蒙应用开发、鸿蒙设备开发、电子产品销售等岗位工作。

  5.专业特色与优势

  多技术融合:结合电子技术(电路设计、嵌入式系统)、通信技术(5G、物联网)和计算机应用(鸿蒙系统、软件开发、人工智能),培养复合型人才。

  实践导向突出:课程设置注重实验、实训和项目实战,如PCB设计、单片机编程、嵌入式开发等,依托浙江华为、广州粤嵌校企共建实验室开展真实项目训练。

  职业认证衔接:课程内容与华为鸿蒙、电子设计工程师等认证对接,提升就业竞争力。

  升学路径清晰:毕业生可攻读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等方向本科及研究生。

  计算机应用工程

  专业代码:310201

  层次:职业本科

  学制:四年

  1.专业概述

  计算机应用工程是聚焦计算机技术研发与实践的工科专业,属电子与信息大类,定位为培养高端技能人才。学科强调“应用导向”,贯穿从硬件维护到软件开发的工程化能力培养,契合国家数字化转型与信息技术产业的战略需求。

  2.培养目标和方向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理论、具备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的高端技能人才,适应IT行业生产、管理和服务需求。包含软件开发与测试、聚焦程序设计、数据库开发及软件测试能力;网络与信息安全、网络设备运维、网络安全防护及云计算技术应用;智能技术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解决实际场景问题。

  3.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

  基础课程:人工智能基础、离散数学、数据结构与算法、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与应用、网页设计与制作、C语言程序设计。

  核心课程:Linux操作系统、软件工程、大规模网络集成、路由交换技术详解与实践、云计算与虚拟化、信息系统安全、嵌入式基础、嵌入式软件开发、前端开发(Vue.js)、后端开发(SpringBoot)。

  实践环节:C语言程序设计实践、数据结构与算法实训、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训、计算机网络与应用实训、JavaScript程序设计实训、校企合作项目实训(大规模网络集成实训、专业综合设计实训)。

  4.就业方向与前景

  技术开发:软件开发工程师(前后端开发)、嵌入式开发工程师。

  系统运维:网络工程师、信息安全工程师、云计算架构师。

  应用服务:IT技术支持、电子商务推广、信息系统项目管理。

  教育与科研:职业院校教师、科研机构技术研究员。

  5.专业特色与优势

  市场需求驱动:契合国家“十四五”数字经济战略以及江西省“1269”行动计划,人才需求量大。

  多领域融合:覆盖软件开发、网络技术、智能应用,支持电商设计、应急管理等细分方向拓展。

  升学衔接灵活:可攻读软件工程、数据科学等本科或硕士方向,深造路径清晰。

  虚拟现实技术

  专业代码:310208

  层次:职业本科

  学制:四年

  1.专业概述

  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VR)是一门融合计算机科学、电子信息工程、艺术设计等多学科的交叉型工科专业,聚焦虚拟环境构建、人机交互设计及智能硬件开发领域。其核心通过计算机图形学、传感器技术与仿真算法构建沉浸式三维数字空间,广泛应用于游戏娱乐、医疗模拟、工业设计及军事训练等场景。专业定位强调“技术+艺术”双轮驱动,培养具备虚拟场景开发、交互逻辑设计与系统集成能力的高端技能人才,适配国家数字经济与元宇宙产业战略需求。

  2.培养目标和方向

  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区域高端产业需求,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虚拟现实开发技能、较强的虚拟引擎使用能力及良好的沟通与团队协作、爱岗敬业等职业素养,具有较强创新创业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端技能人才,能够在虚拟现实系统开发、虚拟现实游戏开发以及虚拟仿真技术等专业领域,从事三维模型设计师、虚拟现实游戏开发、虚拟仿真工程师等工作。

  3.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

  基础课程:虚拟现实导论、Unity游戏开发基础、虚拟仿真项目开发基础、数据结构与设计模式。

  核心课程:虚拟现实高级建模、Unity游戏开发进阶技术、Unity游戏开发高级项目实践、增强现实引擎开发、人机交互技术、XR交互设计。

  实践环节:三维建模实训、Unity高阶游戏开发实训、VR商业项目实训。

  职业认证:“1+X”证书(虚拟现实应用开发、虚拟现实工程技术员、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师)。

  4.就业方向与前景

  技术开发岗:VR开发工程师、图形引擎工程师、XR交互算法工程师。

  内容创作岗:3D建模师、虚拟场景设计师、影视特效制作师。

  系统集成岗:VR系统集成工程师、智能硬件测试工程师、元宇宙项目运维。

  职业延伸:虚拟现实产品经理、数字孪生技术顾问、教育培训师。

  5.专业特色与优势

  市场需求强劲: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支持领域,VR人才缺口大。

  跨学科融合创新:整合计算机技术、艺术设计与电子信息工程,适配元宇宙、数字孪生等新兴领域。

  实践导向突出:依托校企共建实验室开展工业级项目开发。

  职业认证体系完善:对接“虚拟现实应用开发”等“1+X”证书,提升就业竞争力。

  升学路径多元:可攻读计算机视觉、数字媒体技术等硕士方向。

  现代通信工程

  专业代码:310301

  层次:职业本科

  学制:四年

  1.专业概述

  现代通信工程专业聚焦现代信息通信领域,主要研究通信系统的设计、建设、运维及优化等理论与技术,涵盖5G通信、光传输、网络规划与优化等核心方向,培养兼具通信技术应用与工程实践能力等。

  2.培养目标和方向

  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立足通信行业发展需求,培养掌握现代信息通信理论、通信网络安全及通信工程管理等知识,具备5G基站建设与维护、通信网络规划优化、信息通信系统开发等能力,具有工匠精神、信息素养和创新意识,能够在通信工程勘察设计、网络运维管理、系统开发集成等领域从事技术研发、工程实施及项目管理工作的高端技能人才。

  3.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

  数理与基础: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专业核心课程:5G通信技术,通信工程与项目管理,光传输与光通信,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宽带接入技术。

  实践技能课程:无线通信工程设计,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课程实践,网络规划与优化课程实践,通信工程与项目管理。

  4.就业方向与前景

  学生能够在通信设备制造业、通信网络服务业、信息技术服务业,从事通信设备制造、通信网络的规划、建设、维护及优化、信息通信系统软件开发、测试及系统集成等工作。

  5.专业特色与优势

  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协同育人,与华为、中国电信等企业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引入企业技术标准与项目案例,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学生可参与华为认证(HCIA/HCIP/HCIE)培训,实现“课证融通”。

  实践向导:通过实验室和校企合作强化实践能力。

  升学灵活性:毕业生可攻读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等专业方向硕士/博士。

  市场需求驱动:契合江西省聚焦“1269”行动计划,通信产业人才缺口大。

  职业资格与证书:学生可考取通信工程、网络工程师、华为、中兴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专业代码:510101

  层次:专科

  学制:三年

  1.专业概述

  本专业是一门融合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科学及信息处理的综合性学科,该专业广泛应用于通信、智能制造、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是现代信息产业的核心支撑专业之一。

  2.培养目标和方向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熟悉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等知识,具备电子设备安装调试、系统调试、工程实施等能力,从事电子工程实施、技术支持等工作的高技能人才。

  3.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

  专业基础课程:电工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技术、传感器技术、Linux系统应用与开发、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基础。

  专业核心课程:PCB设计及应用、嵌入式基础、鸿蒙设备开发基础、单片机应用技术、电子装联技术及应用、智能电子产品检测与维修。

  专业拓展课程:通信与网络技术、电子测量技术、物联网组网技术、电子装配工艺、多媒体技术、射频技术、电子材料与元器件、综合布线技术。

  集中实践教学课程:数字电路课程设计、单片机课程综合设计、PCB设计集中实训、嵌入式实训、专业综合训练。

  4.就业方向与前景

  参与基站建设、信号优化、网络规划等,就业于华为、中兴等通信设备商或移动、联通等运营商,参与智能硬件、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医疗电子(如医疗影像设备)的研发、从事芯片设计、FPGA开发、EDA工具应用以及智能终端开发、智能安防、智慧城市等系统开发。

  5.专业特色与优势

  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协同育人,与华为、中国移动等企业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引入企业技术标准与项目案例,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学生可参与华为认证(HCIA/HCIP/HCIE)培训,实现“课证融通”。

  市场需求驱动:契合江西省聚焦“1269”行动计划,电子信息产业人才缺口大。

  职业资格与证书:学生可考取通信工程、网络工程师、华为、中兴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计算机应用技术

  专业代码:510201

  层次:专科

  学制:三年

  1.专业概述

  本专业主要学习计算机系统基础、编程语言、软件开发、数据处理、网络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知识与技能,面向软件开发、系统集成、网络工程、数据管理、人工智能等工作岗位。

  2.培养目标和方向

  本专业培养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技能文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具备职业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面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互联网和相关服务等行业的信息和通信工程技术人员、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人员等职业,能够从事程序设计、数据采集与分析、网络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等工作的高技能人才。

  3.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

  基础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人工智能导论、UI界面设计、计算机网络与应用、Python程序设计、Windows Server操作系统。

  核心课程:网页设计与制作、大规模网络集成、JavaScript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及应用、Web前端开发、路由交换技术、Linux操作系统。

  实训项目:信息系统开发、云计算系统部署。

  技能认证: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软件水平考试、H3C认证路由交换网络工程师。

  企业实习:参与实际项目开发。

  4.就业方向与前景

  企事业单位:信息系统管理员、信息数据处理员。

  IT企业:前端开发工程师、网络工程师。

  教育机构:计算机教师、培训师。

  其他行业:视频剪辑、产品设计。

  5.专业特色与优势

  实用性强,注重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就业面广,适合各类企事业单位。

  软件技术

  专业代码:510203

  层次:专科

  学制:三年

  1.专业概述

  软件技术是以软件开发与应用为核心,培养具备软件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能力的高技术人才。

  2.培养目标和方向

  本专业培养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技能文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数字素养、职业道德、创新意识,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具备职业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面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计算机程序设计员、计算机软件测试员、计算机软件工程技术人员、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工程技术员等职业,能够从事后端开发工程师、软件测试工程师、前端开发工程师等工作的高技能人才。

  3.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

  编程基础:C语言、数据结构与算法、面向对象编程(Java/Python)。

  计算机系统:操作系统(Linux/Windows)、计算机网络。

  数据库:MySQL、Oracle、MongoDB。

  4.就业方向与前景

  IT/互联网企业:Java开发工程师、前端工程师、全栈工程师(如腾讯、阿里、字节跳动)。

  金融/电商:金融系统开发、支付平台架构(如银行、证券、互联网金融)。

  制造业/医疗:工业软件定制、医疗信息系统(HIS)开发。

  新兴行业:元宇宙应用开发、AIGC工具开发(如ChatGPT插件开发)。

  5.专业特色与优势

  就业导向强,课程对标企业需求,毕业生可直接上岗。技术实用性强,涵盖主流开发语言和框架,适应市场变化。校企合作紧密,与华为、腾讯、东软等企业共建实验室或订单班。

  大数据技术

  专业代码:510205

  层次:专科

  学制:三年

  1.专业概述

  大数据技术是研究海量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分析和应用的交叉学科专业,融合了计算机科学、统计学和行业知识。

  2.培养目标和方向

  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区域高端产业需求,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较强的动手编程能力及良好的沟通与团队协作、爱岗敬业等职业素养,具有较强创新创业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技能人才,能够在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等专业领域,从事大数据实施与运维、大数据分析与可视化、大数据技术服务等工作。

  3.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

  基础课程:Python、Java、Linux。

  数学基础:概率统计、线性代数。

  数据库技术:SQL、NoSQL专业核心课程。

  大数据平台:Hadoop、Spark、Flink数据分析、机器学习、ETL、数据仓库行业应用、金融大数据、电商用户分析实践环节。

  项目实训:基于真实业务数据的分析项目认证培训包含阿里云大数据ACA/ACP工程师、阿里云大数据工程师认证、“1+X”大数据平台运维职业技能等级证书、Cloudera、华为大数据认证企业实习、参与企业大数据运维项目实战实训。

  4.就业方向与前景

  可从事大数据实施与运维、大数据分析与可视化、大数据技术服务、大数据采集与处理等岗位工作。

  5.专业特色与优势

  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协同育人,与华为、中国移动等企业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引入企业技术标准与项目案例,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学生可参与华为认证(HCIA/HCIP/HCIE)培训,实现“课证融通”。

  市场需求驱动:契合江西省聚焦“1269”行动计划,电子信息产业人才缺口大。

  职业资格与证书:学生可考取工信、人社、华为、中兴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虚拟现实技术应用

  专业代码:510208

  层次:专科

  学制:三年

  1.专业概述

  虚拟现实技术应用(VR Technology Application)是聚焦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沉浸式技术开发与应用的新兴交叉学科专业,核心领域包括VR/AR内容开发、3D建模、交互设计、引擎应用等。

  2.培养目标和方向

  本专业培养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技能文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数字素养、职业道德、创新意识,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具备职业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面向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文化艺术等行业的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引擎应用、建模和动画、界面交互、软硬件系统搭建等技术领域,能够从事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项目的设计、制作、调试等工作的高技能人才。

  3.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

  基础课程:C#、VR引擎开发基础、VR引擎开发进阶、C#程序设计、数字图形图像处理。

  核心课程:Unity 3D、虚拟仿真技术、增强现实技术、VR引擎综合实践、VR硬件SDK开发、人机交互技术、VR引擎开发进阶。

  项目实训:VR引擎综合实践、虚拟现实综合实训、VR+全景拍摄实训、VR游戏项目实训、专业综合设计实训。

  4.就业方向与前景

  游戏娱乐:VR游戏开发工程师。

  教育培训:VR课件开发工程师。

  医疗健康:VR医疗解决方案工程师。

  工业制造:VR工业应用工程师。

  文化旅游:VR文旅项目设计师发展前景。

  发展趋势:元宇宙概念推动行业持续升温。

  5.专业特色与优势

  前沿性强,对接元宇宙等最新科技趋势;复合培养,技术+艺术+行业应用,设备先进,配备主流VR/AR设备开发;校企共育,与HTC等企业深度合作。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专业代码:510209

  层次:专科

  学制:三年

  1.专业概述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领域是一个专注于人工智能算法实现与行业实践相结合的新兴交叉学科专业,它包括了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关键核心技术。该学科的性质属于前沿交叉学科,具有工程应用的导向性,核心领域涵盖机器学习算法、智能系统开发、数据建模、AI工程化、生成式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搜索引擎技术等。

  2.培养目标和方向

  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区域高端产业需求,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人工智能技术技能、较强的就业创业能力及良好的沟通与团队协作、爱岗敬业等职业素养,具有较强创新创业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技能人才,能够在面向软件开发岗位及人工智能行业的数据处理及技术应用等专业领域,从事人工智能相关的系统开发、集成与运维、售前售后技术支持等工作。

  3.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

  基础课程:人工智能数学基础、Python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网络与应用、Linux操作系统等。

  核心课程:人工智能的现代方法、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技术应用、人工智能算法应用与实践、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等。

  专业拓展:人工智能开放式平台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Python数据分析、网络爬虫与数据分析等。

  4.就业方向与前景

  毕业生可在互联网企业、智能硬件、金融科技、医疗健康、制造业等领域就业,从事算法工程师、AI开发工程师、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人员、机器人算法工程师、数据分析师、医学影像分析工程师、工业质检算法工程师等工作,同时可胜任人工智能系统组建、调试、运维、技术支持及行业数据采集与标注等岗位。

  5.专业特色与优势

  前沿性强:对接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课程内容紧跟技术前沿,涵盖生成式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等最新技术,确保学生掌握行业最新知识和技能。

  复合培养:注重算法、工程与行业知识融合,课程设置既包含核心技术课程,又涉及行业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适应不同行业需求。

  校企协同:与企业共建实验室,引入企业导师参与教学,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产教融合,使学生在实践中成长,提升就业适应性和竞争力。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