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赣高铁江西段开工时间定了!——计划8月15日动工,萍乡将“县县通高铁”

2025-06-19 11:28
大江网-信息日报

  老话说,火车一响,黄金万两。

  一条铁轨,带来的不仅仅是时空距离的缩短,更是区域经济版图的重塑。

  这不,盼了多年,承载着湘赣边区域振兴发展使命的“大动脉”——长赣高铁正式进入了开工倒计时。

  6月17日,江西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发布的《新建长沙至赣州高速铁路江西段监理招标》信息显示,该项目江西段计划今年8月15日开工,2030年8月15日竣工。

  长赣高铁起于湖南长沙市,终至江西赣州市,设计时速350公里/小时,正线全长429.4公里。

  在江西境内新建线路正线长度297.573公里,经萍乡、吉安、赣州三市,设上栗、萍乡北(既有)、芦溪南、莲花东、永新南、井冈山东、遂川、赣州北、赣州西(既有)9个车站。

  长赣高铁对我省区域交通格局优化具有重要意义,萍乡将“县县通高铁”,莲花、遂川等县将一步迈入高铁时代。

  十年磨一剑

  在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布局中,长赣高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渝厦通道的关键组成部分,连接湖南省长沙市与江西省赣州市,向东牵手赣深高铁,向西无缝对接京广大动脉,具有推进赣湘两省更好融入“一带一路”、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助力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重要意义。

  早在2014年,长赣高铁就启动了规划研究,历经多次调整与优化。2017年,该项目被纳入国家“十三五”铁路规划,2019年通过可研审查,2022年9月可研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

  “十年磨一剑”,今年5月11日,国铁集团和湘赣两省政府联合批复长沙至赣州铁路初步设计;5月28日,长赣高铁项目施工图设计正式取得国铁集团工管中心批复;6月9日,长赣高铁江西段项目先行用地报批现场推进会举行……

  6月12日,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布的长赣高铁湖南段相关项目招标公告称,该项目建设资金已落实,施工图设计文件完备,计划开工日期为2025年7月30日,计划竣工时间为2030年7月29日。

  历经多年努力,这条串联湘赣边区的“大动脉”终于进入了开工建设倒计时!

  长赣高铁全线共设12座车站,长沙西(既有)、黄花机场、浏阳、上栗、萍乡北(既有)、芦溪南、莲花东、永新南、井冈山东、遂川、赣州西(既有)以及赣州北。

  2021年10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印发《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范围涉及湘赣两省24个县(市、区),其中包括我省14个县(市、区),其中不少为长赣铁路设站县。

  可以说,这条“大动脉”承载着老区振兴的期盼,也肩负着区域协同发展的使命。

  “长赣高铁就像一把钥匙,解锁了湘赣边区的发展潜能:革命老区振兴、县域经济突围、区域协同创新——这些命题因高铁的贯通而找到破题支点。”华东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经济研究所教授查伟雄表示,这条钢铁动脉,将见证老区人民从“追赶时代”到“引领潮流”的蜕变,见证内陆腹地从“交通末梢”到“开放枢纽”的升华。

  萍乡将“县县通高铁”

  作为渝长厦通道的“最后一环”,长赣高铁填补了湘赣两省斜向交通空白,长赣高铁江西段占总里程70%,覆盖萍乡、吉安、赣州三市,让我省多个无高铁的县一步迈入“高铁时代”。

  萍乡,地处赣西,一直以来都是连接湘赣的重要节点。然而,在以往的交通体系中,尽管有沪昆高铁等线路经过,但萍乡在区域交通中的辐射能力和枢纽地位仍有提升空间。长赣高铁的到来,将彻底改变这一局面。

  根据规划,长赣高铁线路自长沙西站引出,经浏阳进入江西境内,在萍乡市域设上栗、萍乡北(既有)、芦溪南、莲花东4个站。萍乡北站作为核心节点,通过并站改造,将实现既有沪昆高铁“东西横轴”与长赣高铁“南北纵轴”的交会,形成“十字”枢纽。

  这也意味着萍乡将“县县通高铁”,莲花县、芦溪县一步迈入“高铁时代”。

  在中国社科院区域经济学研究员牛风瑞看来,长赣高铁线路走向,对于江西沿线区域的交通和经济发展,将有较大促进作用,比如萍乡,其与长沙的联系将越来越紧密。

  作为吉安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遂川长期陷入未通铁路的尴尬,交通成为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

  长赣高铁在吉安境内的线路长度约为123.9公里,并设有永新南站、井冈山东站和遂川站。五年后,高铁的列车呼啸声将响彻这个千年古县,让遂川融入全国高铁交通网络,极大缩短与外界的时空距离。

  眼下,顺应高铁时代到来而规划的遂川高铁新区正紧锣密鼓建设中,冀望通过构建“内联外通,互联互通”的道路交通网络,促进产城、站城融合,进一步增强中心城区辐射力与吸引力。

  重塑区域经济版图

  一条期盼已久的高铁从规划蓝图走进现实,将带来哪些影响?

  坐落于萍乡市上栗县金山镇赣湘产业园区的萍乡市联锦成科技有限公司,其主要客户为长三角与珠三角的企业,部分客户群体为长株潭当地企业。胡秀安总经理告诉记者,每次去长株潭对接客户都要开车2个多小时才能到达。若长赣高铁通车后,萍乡至长沙的通勤时间将压缩至半小时,这意味着可以像串门一样频繁拜访客户,深度融入长株潭产业链。

  这种时空折叠效应,也将逐渐转化为企业降本增效的实实在在红利。

  作为江西“西大门”的上栗县,近年来充分利用赣湘边区域合作交流机制,通过深化区域合作,打造“长沙产业配套基地”。丰达兴电子、佳禾智能等企业落户上栗,而本地企业融入湖南三一重工、长沙毕业第等知名湘企供应链,形成“主产在长沙,基地在上栗;研发在长沙,成果在上栗;生活在长沙,休闲在上栗”的产业互补模式。

  华东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经济研究所教授查伟雄将这种变化称为“发展能级的跃迁”:“当高铁把革命老区接入全国高铁网络,意味着人才、资本、技术等要素将沿着钢铁轨道重新配置。萍乡可承接长沙的产业溢出,吉安能对接粤港澳的研发资源,这种区域协同创新将催生全新的产业生态。”

  赣州作为江西“南大门”,开放风潮由来已久,历经多年实践,已逐步从“内地”变“前沿”,是中部地区开放平台最多、最全的设区市。

  长赣铁路通车后,长沙至赣州的通行时间将从4小时缩短至2小时以内,这意味着在赣州既享有背靠大湾区的地利之便,又能牵手长株潭,四省通衢的节点城市地位凸显。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认为,长赣高铁的建设,将使部分江西城市,如赣州,转变为重要交通枢纽城市,迎来更好的投资环境和便利的物流通道。

  “长赣高铁的深层意义,在于推动赣湘两省从‘地理相邻’到‘发展相融’。”查伟雄也给出了同样的看法。他表示,萍乡与长沙的“半小时通勤圈”,吉安与井冈山的“红色旅游走廊”,赣州与大湾区的“产业飞地”,这条高铁正在重塑区域经济版图,助力江西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当列车呼啸而过,留下的不仅是风景的切换,更是一个区域发展逻辑的深刻变革。

  信息日报全媒体记者谢梦丽/文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