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碳(CO)泄漏应急救援指南

2025-06-24 14:50
大江网

  一、一氧化碳(CO)的特性与危害

  (一)一氧化碳的物理化学特性

  1.一氧化碳(CO)是无色、无味、无刺激性的气体,难以通过感官察觉,常在密闭空间积聚,如地下室、密闭车间等,易导致中毒事故。

  2.其密度略小于空气,但与空气混合后可均匀分布,一旦泄漏,会在房间内快速扩散,增加中毒风险。

  二、中毒机制与危害

  (一)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缺氧

  CO与血红蛋白结合力比氧气高200~300倍,形成碳氧血红蛋白(COHb),阻碍氧气运输,使组织器官缺氧,大脑对缺氧最敏感,易受损。

  中毒后,轻者头痛、头晕,重者昏迷、抽搐,甚至死亡,且可能引发迟发性脑病,影响长期健康。

  (二)常见中毒场景分析

  工业环境如炼钢、炼焦、煤气生产等,设备故障、操作失误易致CO泄漏;生活中,燃气泄漏、汽车尾气、煤炉取暖、不通风厨房等场景,也易发生CO中毒。

  据统计,每年因CO中毒的事故频发,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损失,如某地因煤炉取暖通风不畅,一家三口中毒,一人死亡。

  (三)CO中毒症状分级

  COHb浓度 症 状

  10%~20% 头痛、头晕、恶心

  30%~40% 呕吐、意识模糊、乏力

  50%以上 昏迷、抽搐、呼吸衰竭

  二、CO泄漏应急三步法(逃、救、防)

  (一)逃离现场

  1.立即撤离的紧迫性:发现头晕、警报响起时,10秒内启动撤离,切勿犹豫,因为CO中毒症状会迅速加重,延迟撤离可能导致昏迷甚至死亡。立即撤离可最大限度减少CO吸入,降低中毒风险,如某工厂员工听到警报后迅速撤离,避免了严重中毒。

  2.通风与低姿撤离技巧:打开门窗通风(若安全),弯腰低姿撤离,CO略轻于空气,但可能混合扩散,低姿可减少吸入,通风可稀释空气中CO浓度。通风和低姿撤离是关键措施,可有效降低中毒程度,如某家庭发现燃气泄漏后迅速通风并低姿撤离,未出现中毒症状。

  3.禁火禁电防爆炸:严禁使用明火、电器,可能引发爆炸,禁用电梯,以防电梯故障或引发火花,加剧危险。

  禁火禁电是防止二次灾害的重要措施,如某化工厂CO泄漏时,员工严格执行禁火禁电,避免了爆炸事故。

  (二)自救与互救

  自救措施:转移至通风处,到户外或上风方向,深呼吸新鲜空气,可加速CO排出体外,缓解中毒症状。若呕吐,头偏向一侧,清理口腔分泌物,防止窒息,拨打120,即使症状缓解也需就医,迟发性脑病可能24小时后出现。

  互救原则与方法:施救者必戴防护装备,需佩戴自给式呼吸器(SCBA),否则禁止进入高浓度区,确保自身安全。

  快速转移伤者至空气新鲜处,解开衣领,保暖,根据伤者情况采取急救措施,如无呼吸心跳时立即心肺复苏(CPR),有呼吸时高流量吸氧(4- 6L/min)。

  三、预防措施:从源头阻断风险

  (一)工业场所防护

  实时监测与报警:安装带数字显示的CO报警器(推荐阈值≤30ppm),定期校准,确保其准确性,实时监测可及时发现泄漏,提前预警。某工厂因报警器及时报警,员工迅速撤离,避免了重大中毒事故,实时监测是预防的关键环节。

  强制通风系统:高风险区域(锅炉房、地下车间)配备防爆排风设备,保持空气流通,降低CO积聚风险。

  强制通风可有效稀释CO浓度,如某地下车间因排风设备故障导致CO积聚,修复后未再发生中毒事故。

  作业规范与监护:进入密闭空间时,必须两人同行,互相监护,遵循作业规范,防止因违规操作引发CO泄漏。

  双人作业可及时发现异常,互相救助,某企业因严格执行双人作业,未发生密闭空间中毒事故。

  (二)家庭与日常防范

  燃气设备安全检查:定期检查燃气管道、热水器,避免安装在密闭浴室,确保设备安全可靠,防止燃气泄漏。家庭燃气设备检查可有效预防CO中毒,如某家庭定期检查燃气管道,发现并修复漏点,避免了中毒危险。

  车辆安全注意事项:车库内禁止长时间怠速,停车后关闭引擎,防止汽车尾气积聚,导致CO中毒。车辆安全是日常防范的重要方面,如某小区因禁止车辆怠速,未发生车库内CO中毒事故。

  应急物资准备:家中备便携式CO检测仪(推荐电化学传感器款),可在疑似泄漏时快速检测,提前发现隐患。应急物资是防范的重要保障,如某家庭因备有检测仪,及时发现并处理了CO泄漏。

  四、企业应急预案核心要点

  (一)应急分工明确

  处置组任务:处置组负责关闭泄漏源(如燃气阀门),启动排风设备,控制泄漏源,减少CO扩散。处置组的及时行动可有效控制事故,如某工厂处置组迅速关闭泄漏源,降低了中毒风险。

  指挥组职责:指挥组负责决策救援行动,联系119/120,协调各方资源,确保救援工作有序进行。指挥组的高效决策是应急救援的关键,如某企业指挥组迅速决策,成功组织救援,避免了人员伤亡。

  医疗组工作:医疗组负责现场急救,优先转运至有高压氧舱的医院,为伤者提供及时救治。医疗组的专业救治是降低伤亡的重要保障,如某企业医疗组及时救治伤者,提高了治愈率。

  (二)疏散优化措施

  疏散路线设计:高层建筑“向下3层+横向转移”,地下空间沿应急灯撤离,确保疏散方向正确,避免混乱。合理的疏散路线可提高疏散效率,如某高层建筑因疏散路线明确,全员安全撤离。

  疏散演练要求:演练目标是全员疏散时间≤3分钟,每季度演练1次,通过演练提高员工应急反应能力。定期演练可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技能,如某企业通过演练,将疏散时间缩短至2分钟。

  (三)事后处理流程

  1.事故复盘分析

  72小时内完成原因分析,修订预案,总结经验教训,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事故复盘是持续改进的重要环节,如某企业通过复盘,完善了应急预案,提高了防范能力。

  2.心理干预措施

  对暴露人员提供心理咨询,帮助其缓解心理压力,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心理干预有助于减轻事故对人员的心理影响,如某企业为暴露人员提供咨询,降低了心理创伤。

  关键提示:CO中毒可能2~40天后出现迟发性脑病(记忆力减退、痴呆),务必跟踪观察!

  (本文部分内容参考于《职业性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诊断标准》(GBZ 23-2024))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