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热议:童书也走“奢华”风?莫让阅读背离了初衷
日前,有记者走访北京多家书店儿童图书区发现,很多童书包装奢华非常精美,烫金工艺、铜版纸全彩印刷,或者搭配盲盒与玩具捆绑销售,一本书七八十元甚至100多元的很常见,家长直呼“买不起”。还有报道称,一些直播间打着“正版图书清仓甩卖”“原版瑕疵处理”的幌子,促销低价盗版童书,这些童书存在各种各样的文字错误,有碍于孩子健康成长。
童书是儿童获取知识、阅读启蒙、培养情感以及发展想象力的重要媒介。很多家长都非常重视童书对孩子的积极引导,愿意为孩子购买“精神食粮”。然而,家长们总是面对童书市场的两个极端——一边是“奢华昂贵”,另一边是“盗版低廉”。
奢华昂贵的童书,包装精美、烫金工艺、铜版纸全彩印刷,或者搭配盲盒与玩具捆绑销售,导致童书“玩具化”。高溢价的奢华童书,背离了童书的功能初衷,让普通家庭望而却步。而价格低廉的盗版童书,质量低劣、内容缺少、印刷粗糙、瑕疵不断。如此童书,非但不能为孩子提供精神食粮,反而会误导孩子,影响孩子健康成长。
奢华昂贵的童书重包装,溢价高利润大,出版商喜欢但家长“爱不起”;直播间里的低廉盗版童书,只看利润而罔顾质量,盗版者乐此不疲,家长却直叹“不敢买”。显然,童书的这两个极端,都是鼓了商家钱包,却让家长望“书”兴叹。守护儿童的精神家园,需要整治童书市场的乱象,进而让童书在“豪华”与“盗版”中突围,在寻求盈利与维护质量中找到平衡。
童书就是童书,无需买椟还珠。和所有书籍一样,童书的功能定位就应是阅读,即增长知识、启迪思想、滋润心灵,而不能只顾华丽的外壳。对于童书包装的“奢华”趋势,我们当然不能等闲视之,而应做两方面工作:一方面,我们要引导家长和小读者对童书的正确认识,不能把昂贵童书当花瓶;另一方面,相关部门也可以进行干预,像市场监管部门治理月饼、粽子的过度包装那样,对出版商过度包装童书的现象说“不”。
盗版书籍一直是图书出版行业难以彻底解决的顽疾,但由于童书需求量巨大,已成为盗版书籍的重灾区。由于高额利润的诱惑以及操作空间大,盗版童书的现象屡禁不止,导致一些不法分子不惜铤而走险。针对盗版书籍,特别是盗版儿童读物,可以通过“法律严惩-技术堵漏-公众参与”的综合治理模式,遏制童书市场的盗版侵权行为,保障作者和读者的合法权益。
总而言之,我们既需要重塑行业规则,让出版商摒弃高溢价逻辑与重包装思维,同时,相关部门还应加强盗版侵权的监管治理,守护孩子们的精神乐园。
(黄齐超)
编辑:胡宇浓
校对:吴悦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