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有的水果越来越没“水果味”?真相来了

2025-06-29 11:01 阅读
央视新闻

杨梅桑葚越来越甜,是因为用了甜蜜素等甜味剂吗?

甜味剂,可分为天然甜味剂和人工合成甜味剂。网络上备受争议的甜蜜素、糖精钠、蔗糖素、阿斯巴甜、安赛蜜等等,都属于人工合成甜味剂。这些甜味剂在我国以及国外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允许在食品加工中使用,如饮料、罐头、糕点、蜜饯、果脯等等。

但是,按照“非必要不添加”的原则,我国从未批准在新鲜水果中使用甜味剂,无论是天然抑或人工合成的甜味剂,都不能用。

事实上,水果的甜度,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品种、肥水供应、栽培管理,都能提高水果甜度。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至今,中国消费者脱离了相对匮乏的副食供应之后,对水果最主要的期待始终是“稳定的甜”而非“时甜时酸”。从果农到科学家,整个市场也都受到这一偏好的影响,大家都认定,甜的才好卖。

在凸显优质性状的基础上培育新品种,是育种科学家的看家本领,不过问题在于:凸显甜味,很难“鱼与熊掌兼得”。既要保甜,还要耐储存,难免会牺牲一些原有的“水果味”。

另外,在杨梅的果实膨大期,增施钾肥和微量元素,能显著提高果实糖度。通过大棚栽培,控制光温湿度,也能促进糖分累积。

不过,精准育种的探索已经在我国许多科研机构展开,培育出更多有儿时“水果味”的水果,也将不再遥远。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