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医药学院:师生同台解民生考题 青春共振显育人担当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6月17日,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在抚州医药学院智慧教室展开。思政部教师刘春元与校民生实践观察团学生赵艺涵同台,将学校共建的省级家门口的“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全国巾帼文明岗抚州市临川区西大街社区“一老一幼一新”的鲜活实践案例搬进课堂,共同为24级中医学专业的同学们带来“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的专题思政课,推进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效融合。


创新教学设计,多维共育构建教学逻辑体系
全国优秀城乡社区工作者、西大街社区党委书记吴乐怡在课堂现场视频“露脸”,讲述社区民生发展锦囊,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课堂氛围愈发浓厚。教学活动精心设计了三个紧密相连的核心问题。以“民生何以成为‘国之大者’”作为认知起点,“新时代如何书写民生幸福答卷”作为实践维度,“青年如何在民生实践中绽放青春光彩”作为价值维度,形成从理论阐释到实践验证再到认知升华的育人链条。

用案例佐证,教师引导增进学生“四个认同”
“西大街社区精心构筑了嵌入式综合养老服务模式,这里有‘幸福食堂’老年助餐……”在师生同台环节,赵艺涵担任案例主讲人。她结合自身在社区民生实践的经历,向同学们介绍了社区聚焦居民需求,为打造“老有颐养、幼有善育、‘新’有所属”的幸福社区,所采取的“敲门行动”“种子计划”、童声议事和驿站服务等特色举措。为了让同学们直观感知社区民生温度,她还通过情景演绎生动还原社区服务真实场景、实地拍摄VR云游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方式,将课本理论具象化为生动故事。期间,教师刘春元作为“听众”和“引导者”,在学生分享讨论过程中适时提问、补充和总结,巧妙地将视角从微观层面的社区民生实践拓展至宏观层面的国家民生发展,引导学生认识整个国家民生建设的扎实推进,从而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借故事传志,学践结合激发青年使命担当
课堂上,精心设计的故事分享环节点燃了众多同学的服务热情。当民生实践团成员赵艺涵讲述自己用专业知识服务社区居民,“从民生受益者到参与者”的蜕变历程时,教室里掌声雷动。“民生由一件又一件小事构成,构筑起百姓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她的故事引发强烈共鸣。现场随即掀起“我能为社区做什么”的响应热潮。“最近天气反复无常,容易感冒,我可以参与健康知识科普宣传”“我可以试试推拿,帮脊椎不舒服的人缓解症状”,课堂氛围热烈,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加入社区志愿服务队伍,以实际行动践行“厚德、精医、守正、创新”的校训精神。
近年来,聚焦江西省“大思政课”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该校积极探索“大思政课”建设新路径,发掘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结合学生医药专业特点,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创新教学方法,激发思政课教学活力,构建起“校地融合、行思并举”的思政课现场教学模式。学校推荐申报的“大思政课”建设综合改革试验区改革项目、大学生讲思政课等纷纷入选,有力推动了学校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未来,学校将持续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提升立德树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