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地质局第八大队测绘地理信息院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2025-07-01 15:01 阅读
大江网

  清晨,当城市尚未完全苏醒,第八大队测绘地理信息院的技术员们已整装待发。他们的背包里,不仅装着测绘工具,更承载着“随叫随到”的承诺。这支队伍,用一次次出发、一项项成果,将服务的根系深深扎进区域发展的沃土,经历着从基础支撑到智慧赋能的蜕变。

  做服务,深耕区域沃土

  清晨8时05分,测绘地理信息院广丰分院的技术员廖勤钦在接到广丰区自然资源局的求助后,立刻起身奔赴现场,协助解决某项目的测绘数据分析难题。仅仅半小时,看似复杂的技术难题迎刃而解。

  “有廖工的帮助,我们就放心了。”现场工作人员紧锁的眉头舒展开来,话语中满是信赖。

  这份信赖,是测绘地理信息院践行14年前承诺的生动写照。2011年,该院在德兴市设立首个分院时,便向当地自然资源部门郑重承诺:测绘技术服务做到“随叫随到”。

  “分院要求每一位技术员把‘干项目’的想法转变成‘做服务’的理念,将‘随叫随到’的承诺落到实处,争做自然资源大管家。”测绘地理信息院院长刘文回忆起当时的场景,目光依然坚定。

  为确保德兴分院技术员能够安心驻点服务,测绘地理信息院将服务做成了评分制并纳入了年终考核。

  大比例尺水准网测绘项目现场

  10多年来,测绘地理信息院的服务触角不断延伸,先后在玉山县、广信区、铅山县、信州区等6县(区)设立分院,每个分院派驻12名技术骨干为当地的农业农村、水利、林业等多个部门提供技术服务,构建起以本院为中心的“1+6+N”服务体系。

  这一深入基层、覆盖广泛的服务体系,凭借扎实的技术实力,赢得了各方的充分信任。

  2024年,一项艰巨任务交到他们手中:上饶市自然资源局委托对市本级119个地块、约9500亩土地进行专项债意向收储地块情况调查,要求在7天内完成原本需要一个月的工作量。

  时间就是命令!院长、书记亲自带队,全体人员24小时轮班奋战。白天,无人机在空中忙碌地进行摄影测量;夜晚,办公室里灯火通明,大家争分夺秒地指标制图。

  “机器和人连轴转,无人机刚落地就被下一个点‘抢’走。”项目负责人回忆道。

  最终,仅用5天,他们就高质量完成了任务,提交了令人满意的答卷,“八队速度”赢得了高度赞赏。

  “测绘地理信息院始终把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视为职责使命,努力把饶城建设得更好、发展得更快。”刘文的话语,道出了这支队伍的追求。

  强发展,数字科技赋能

  赞赏并非终点。

  随着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数字技术的深刻变革,对测绘服务的期待已从“及时响应”跃升至“智能高效”和“数字赋能”。为持续提供更优服务,测绘地理信息院将“创新”视为生命线,决心投入核心资源,驱动智能化、数字化转型。

  测绘地理信息院每年拿出100余万元作为科研经费,招聘硕士组建团队,与东华理工大学共建研究生工作站,引入“创新活水”。

  “研发要让技术‘沾泥土’‘带露珠’,在项目实践中推动社会生产和区域建设。”党支部书记郭梁强调。

  文物普查项目现场

  言出必行,技术突破迅速涌现:研发的“数字资料管理平台”系统,通过平台规范整理项目成果数据,解决存储乱、调取难等问题;“赣绘资源网”通过无人机拍摄形成现场实景图,助力上饶市市本级及各县拟出让的61宗土地矿权上线推广;“自然资源移动一张图”集成各县土地利用数据,支撑上饶市30个乡镇实现野外无纸化办公……

  其中,省自然资源厅2023年度科研项目——“耕地种植属性监测智能分类系统”尤为亮眼。该系统利用卫星和无人机遥感,对耕地进行动态监测,精准识别作物种类,为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提供强大数据支撑。

  然而,研发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项目启动之初,大家信心满满,不久却遭遇“当头一棒”。作物光谱随生长阶段(播种、出苗、抽穗、成熟)变化显著,单一时相影像根本无法稳定识别。

  “办公室灯火通明,焦灼弥漫。屏幕上刺眼的错误结果,扎在每个人心头。”技术负责人谢飚勇坦言。

  困境中,希望之光闪现。研发团队得知江西师范大学在多时相融合分析方面优势突出,迅速求援。双方一拍即合,组建联合攻关小组。经过数月的紧密协作,无数次算法迭代、模型训练与实地验证,核心引擎实现质的飞跃——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识别准确率稳定达85%以上,部分区域更高。

  24项软著专利(2项实用新型、22项软件著作权),以及2023年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024年及2025年省创新型中小企业等荣誉,见证着他们在科技创新道路上的坚实步伐。

  育人才,夯实服务基石

  科技创新的枝繁叶茂,根植于人才沃土。测绘地理信息院深知,前沿技术突破与“随叫随到”的精准服务,皆源于高素质人才队伍。因此,该院不断调整发展战略,将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置于核心地位。

  不断优化组织架构,大胆起用年轻骨干。制定年度绩效考核奖、科技创新等暂行办法,以贡献定薪酬,实行“岗位可上可下,工资拉大差距”。这套机制如同一剂强心针,激发了全院活力。

  当院里决定在广信区设立新分院、拓展版图时,不少人心中充满了疑虑。挑战显而易见:全新的市场,零客户基础,需从零建立信任、摸清需求、在陌生地扎根。

  此时,副院长李柳站了出来,她眼神中透露出坚定:“院长,让我去!广信这块硬骨头,我去啃!德兴、广丰的成功经验,我有信心复制。服务,不就是靠跑出来、用心换回来吗?”

  就这样,李柳收拾行囊,背上熟悉的测绘背包——里面除了仪器,还塞满了“做服务”手册和自研资料。初到广信,没有办公室,她就租用临时办公室;没有服务客户,她就一家家单位跑:自然资源、农业农村、水利、林业等部门了解需求……

  当大家正为李柳捏一把汗时,她却凭着这股闯劲、韧劲和对“做服务”的深刻理解,硬是在新市场打开了局面,让“有问题找测绘地理信息院”的口碑在广信区悄然传开。

  李柳的成长,是人才沃土结出的硕果之一。在强激励、重实绩的机制下,2024年全院职工考取注册信息安全工程师、实景三维项目管理师等专业证书40余项,形成了人才辈出、活力迸发、干事创业的良好局面。

  夜幕低垂,枝头蝉鸣渐息。然而,在测绘地理信息院的办公楼里,另一种“声音”却愈发清晰。那是键盘敲击的节奏,是图纸铺展的轻响,是思维碰撞的火花,更是兑现承诺的担当。这静夜中的沉思与蓄力,正是为了在下一个黎明到来时,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脉动注入更强劲的测绘动能。(第八大队徐郭英/文 刘文/图)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