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小朱同学的洋景漂友圈:“釉”上添花!当外国手绘遇上千年瓷都,每一笔都是文化对话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朱宸廷报道:“Welcome to 江西!Welcome to 景德镇!”近日,在景德镇陶瓷大学国际陶艺工作室内,来自美国、阿根廷、荷兰、丹麦、英国、俄罗斯等多国的国际友人手持自己创作的陶瓷绘画作品,用流利且充满热情的中文齐声欢呼。这场由江西财经大学和景德镇陶瓷大学联合组织的“釉上彩绘”活动,正以艺术为桥,为来自不同国家的青年搭建起多元对话的文化纽带。
中国印记:从长城到“福”字
在展台前,卢森堡青年蒂莫(Timo)小心翼翼地托起自己的作品——一幅绘制着中国长城的陶瓷板。“这是我首次游览北京长城时的记忆。”他介绍道,“站在长城上,我被那跨越千年的厚重与壮美深深震撼。这次夏令营让我有机会用陶瓷将这份感动‘凝固’下来。”
不远处的俄罗斯姑娘拉达·米罗诺娃(Lada Mironova)则带来了一件“实用艺术品”:一只素白的陶瓷杯,杯身用釉料工整地书写着“福”与“富”两个汉字。“我知道这两个字寓意着‘繁荣富贵’,代表了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拉达难掩兴奋之情,“这是我第一次尝试陶瓷绘画,虽然手法生疏,但当笔触触碰到瓷面的那一刻,我突然觉得‘传统’离我那么近。”她告诉记者,这是她第二次来中国,“我想亲身体验中国文化的辉煌,更想在传统工艺中寻找创新的灵感。”
艺术无界:从财务会计到“即兴创作”
来自德国的索菲亚(Sophia)目前正攻读财务会计硕士学位,她的陶瓷作品是一组抽象的几何图案。“我需要从生活中寻找灵感,比如网络上的艺术案例、街头的色彩搭配。”她坦言,“一开始我担心自己不懂传统技法,但这里的陶土和窑炉让我放松下来——创作不需要‘完美’,重要的是表达真实的感受。”
相比之下,英国小伙简(Jan)则显得更加随性。“我已经迫不及待想给这些素坯上色了!随便画点什么都觉得有趣——可能是歪歪扭扭的花,也可能是抽象的线条。”他笑着展示自己的未完成作品,“到目前为止,我在景德镇的每一天都充满了惊喜,这里的人、这里的瓷、这里的烟火气,都是最好的创作素材。”
文化交融:从“第一次”到“最棒的一次”
无论是蒂莫对长城的“初遇”、拉达对“福”字的“初识”,还是索菲亚对灵感的“初探”、简对创作的“初体验”,这场夏令营都成为他们与中国文化“双向奔赴”的起点。正如拉达所说:“以前我以为‘传统’是博物馆里的老物件,但现在我知道,它可以是手中一只会‘说话’的杯子,是可以传递温度的艺术。”
活动尾声,所有国际友人的作品被摆成一面“陶瓷文化墙”。阳光透过窗户洒在釉面上,“福”字的鎏金、长城的青灰、抽象图案的斑斓,交织成一幅跨越国界的艺术长卷。他们再次齐声欢呼:“Welcome to 江西!Welcome to 景德镇!”——这既是对此次旅程的礼赞,也是对文化交流最质朴的期待:以瓷为媒,以画为桥,让世界看见中国,也让中国拥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