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路奔波”到 “城市当家”:兴国县让1600名新就业群体找到归属感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邱林华 孙国祥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陈化先报道:清晨六点半,外卖骑手小张熟练地拐进兴国县中心花园的“爱心驿站”。接满一杯热水时,他注意到墙上新增的“党员先锋岗”承诺栏——那是他上个月写下的“每周为独居老人送一次免费餐”的誓言。这样的场景,正在成为兴国县1600余名新就业群体的日常标配。
近年来,兴国县委两新工委以“红色暖新”品牌为抓手,推动网约车司机、快递小哥等群体从城市发展的“过客”蜕变为基层治理的“主人”。
筑阵地:95个驿站织就“15分钟暖心圈”
“以前等单时最怕暴雨天,现在驿站连手机充电线都备齐了。”美团骑手陈师傅指着将军园社区虔心驿站的应急工具箱说。
针对新就业群体“歇脚难”痛点,兴国县构建三级服务网络:在商圈枢纽,中心花园等3大商圈打造党群服务中心式“爱心驿站”,配备空调、微波炉等10类设施,日均服务超200人次;在连锁网点,联合欣邦大药房建成18个“馨帮红驿”,除提供休息区,还免费开展血压测量、发放防暑药包500余份;在特色站点,6家暖心食堂推出8元爱心套餐,新就业群体凭专属优惠券即可享用两荤一素。
如今95个服务站点串珠成链,形成覆盖全城的“15分钟暖新服务圈”,让穿梭街巷的骑手司机们“累了有处歇,渴了有水喝”。
送温暖:从节日慰问到365天“恒温守护”
“孩子在暑期托管班学会了编程,我送餐更安心了。”快递员小王的手机里存着托管班老师发来的孩子上课视频。
兴国县推行的“四季恒温”关爱机制,打破了传统节日慰问的局限:四季特殊日子,该县推出春办招聘会、夏送清凉包、秋赠体检卡、冬发保暖品,今年已累计慰问300余人次;平常,该县开设“小哥子女暑期班”,协调学校解决12个入学学位,成立法律援助站帮助追回欠薪23起;“七一”前夕,兴国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为困难党员刘福祥送上慰问金,“党和政府很关心、很重视我们”成为骑手群里的热议话题。
强党建:46名党员激活“红色细胞”工程
“现在送外卖时会多留意药店周边,发现违规销售就拍照上报。”刚被聘为“药品安全监督员”的小李,胸前别着新颁发的党徽。
兴国县以三招破解新就业群体组织覆盖难题:筑牢堡垒,成立3个综合党委,覆盖103家企业并组建6个功能性党组织;激活细胞,通过“三找”行动摸排出6名“隐形党员”,设立23个“党员先锋岗”;释放效能,推行“如我+随手拍”行动,200余名从业者累计上报问题460件,92%整改到位。
促融合:从服务对象到治理“红色哨兵”
“老周凌晨三点发现滨江社区水管爆裂,通过专用平台上报后,维修队两小时就赶到了。”社区党支部书记展示着“红色哨兵”微信群的抢修记录。
兴国县推动新就业群体与城市治理“双向奔赴”:“小哥课堂”开展急救技能、交通安全培训,79人获聘社区兼职网格员;网约车司机曾志强获江西省“最美劳动者”称号,县级评选“最美骑手”15名、“脐橙带货达人”5名;外卖电动车变身“移动巡逻车”,今年通过“随手拍”平台解决井盖破损、线缆低垂等民生问题217件。
如今在兴国街头,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已成流动风景线。县委两新工委书记表示:“下一步将联合‘红色物业’打造24小时智能驿站,让新就业群体真正成为城市发展的‘合伙人’。”从一杯热水的温度,到参与治理的荣耀,兴国县正用党建“红线”,将1600颗城市“流动心”凝聚成基层治理的“红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