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共青学院“通书星火,青衿力行”社会实践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通讯员 鲁咏春、张凝、熊诗琦 )为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6月29日,南昌大学共青学院“通书星火,青衿力行”社会实践队来到庐山市温泉镇通书院村开展为期12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传承文化薪火,助力振兴发展

实践首日,队员们便一头扎进通书院村的历史长河。在古朴的村历史文化馆里,一件件承载岁月印记的展品、一段段口耳相传的村史传说,特别是被誉为“戏曲活化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西河戏的独特魅力,让队员们深刻感受到这片土地的厚重底蕴。午后,队员们分组深入唐家湾、腰子咀等自然村落,行走在田间地头,叩响农家门扉,倾听乡音乡情,用脚步丈量乡村变迁的脉搏。与此同时,在实践队联合省委宣传部驻村工作队、温泉镇人民政府开展的七彩课堂支教活动中,实践队员们化身“小老师”,围绕学业辅导、兴趣培养、自护教育、普通话推广等内容,耐心细致地为乡村孩子们答疑解惑,用知识启迪智慧,用陪伴传递温暖。孩子们清澈的眼睛里闪烁着求知的光芒,课堂内外洋溢着欢声笑语,这份深厚的乡土情怀在服务与交流中悄然生根。
校地同心筑台,共绘乡村新韵
6月30日晚,通书院村文化广场灯火璀璨,人头攒动,“村之韵·通未来”主题文艺汇演在实践队的鼎力相助下精彩呈现。为了这台属于村民自己的晚会,队员们早早便投入紧张的筹备。他们化身“交通指挥员”,在村道旁有序疏导车流,确保道路畅通;成为“秩序维护员”,在演出现场和后台化妆间穿梭忙碌,引导人流、维护秩序、贴心服务。
筑牢反诈防线,守护村民“钱袋子”
文艺汇演的热闹间隙,实践队员们敏锐地抓住村民聚集的良机,积极开展“反诈宣传进万家”行动。他们穿梭在人群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村民讲解近期高发的电信网络诈骗手法和真实案例,耐心细致地指导村民下载注册“国家反诈中心APP”,手把手教会使用方法。“陌生链接不要点,转账汇款多核实”,一句句贴心的提醒,一份份图文并茂的宣传单页,传递着守护安全的决心。此次活动累计覆盖60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400余份,有效提升了村民的识骗防骗意识和能力,为构建“无诈”乡村筑起一道坚实的青春防线。
疏通沟渠守生态,红歌唱响新征程
南昌大学共青学院“通书星火,青衿力行”实践队和省委宣传部驻村干部携手开展“河小青”河道清理志愿服务活动。实践队深入水渠,清理淤积杂草、疏通堵塞水道,保障农田灌溉与生态平衡,为村民生产生活保驾护航。劳动间隙,实践队齐唱红歌提振士气,在实干中厚植家国情怀,传承守护山河、担当奉献的精神。
寻访英烈足迹,厚植家国情怀
7月1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驻村第一书记汪强为实践队员们深情讲述了发生在这片热土上的红色故事,特别是七位红军烈士为革命事业英勇献身的感人事迹。在烈士后代的带领下,队员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到烈士长眠之地。他们肃立默哀,向先烈致以最深切的缅怀;他们俯身清扫墓碑,轻轻擦拭碑文,让英雄的名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片浸染着热血与信仰的土地,让红色基因深深烙印在每位队员心中,激励他们以英烈精神为指引,在乡村振兴实践中书写青春答卷。
此次暑期实践之旅,南昌大学共青学院“通书星火,青衿力行”社会实践队以脚步丈量乡土,用行动诠释担当。实践队在服务基层、守护生态、反诈宣传等多领域不断深入,以青春之我,汇聚成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让乡村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未来,实践队将持续深化校地合作,把实践成果转化为长效服务机制,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间续写更多“强国有我”的生动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