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时评:“一个人的毕业典礼”映照教育的温度与担当

2025-07-04 17:29 阅读
大江网原创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的这句名言,生动诠释了教育工作者的无私奉献精神。在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浩山乡海形学校,九年级学生计钦烽被7名老师簇拥着,一场“一个人的毕业典礼”,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这种精神的闪耀,也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的初心与担当。

  时针回拨到2024年,因教育资源优化调整,作为彭泽县最边远的学校,浩山乡海形学校初中部于当年秋季正式停止办学。新学年,该校七、八、九年级共31名学生,除计钦烽外,2人转去外地,其余全部转入县城就读。

  计钦烽出生时因脑瘫落下身体残疾,双腿无法独立行走,日常出行要靠助行器辅助,如果去往离家50余公里的县城继续完成学业,他的日常生活需有人照料,以后将要面临的困境可想而知。计钦烽的父母从最开始的顾虑,渐渐演变成了明确的“退堂鼓”,面对现实中的种种不便,考虑让他辍学。

  “只要他想读,我们就继续教,而且必须教好,让他顺利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很快,在学校协调下,彭泽县教体局作出决定:为计钦烽一人开设一个班。就这样,在初中部停办、师资分流的情况下,海形学校专门为计钦烽定制了九年级教学计划,校长、副校长、各处室主任等7位经验丰富的老师轮流为他授课。

  为了一个人,开设一个班,这背后,是学校和老师们对教育公平的执着追求。他们用行动告诉我们,“一个都不能少”的教育目标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要落实到每一个孩子身上,无论这个孩子身处何种环境,面临怎样的困难。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资源的优化配置似乎成为一种必然。但在海形学校,我们看到了一种对教育本质的坚守。尽管初中部停办、师资分流,他们依然没有放弃计钦烽。海形学校让我们看到,乡村教育不仅要有硬件的提升,更要有这种不抛弃、不放弃的人文关怀。“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的教育承诺,在这一刻具象化了,它让我们相信,只要用心,只要有爱,每一个乡村孩子都能在教育的阳光下茁壮成长。对于计钦烽来说,这一年的学习生活,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心灵的滋养。老师们不仅传授知识,还给予他无微不至的关怀和鼓励。这关怀,让他在成长的道路上不再孤单,变得更加乐观自信。

  数据显示,我国现有特殊教育学校2300余所,但像海形学校这样为单个学生坚守的案例仍属少数。这提醒我们:教育公平不仅需要政策支持,更需要每个教育者将“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的承诺化为行动。当7位老师用一年时光陪伴一个学生成长时,他们实际上是在为整个社会播撒希望的种子。这场“一个人的毕业典礼”,是教育温度与担当的生动注脚。它告诉我们:教育的真谛不在于华丽的典礼,而在于每个孩子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土壤”中成长;不在于统一的“进度表”,而在于每个生命都能获得被看见、被尊重的机会。这盏在山坳里亮起的“灯”,终将照亮更多孩子前行的路。

  (刘诗良)

  编辑:汪凯凡

  校对:吴悦雨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