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热议:不能让恶意索赔“刺伤”社会信任之基

2025-07-04 17:51 阅读
大江网原创

  近日,上海普陀警方破获了一起恶意消费索赔案件,“00后”女子王某在上海生活的两个多月里,几乎没花一分钱,衣食住行全靠“薅羊毛”。她利用自己皮肤过敏的体质,以酒店卫生不达标导致皮肤过敏为由,恶意要求酒店退款免单;购买死蟋蟀作为道具,诬陷宾馆;利用服装店的无理由退换货规则,穿几天衣服就退货;点外卖后以各种理由投诉,让商家退款;打车后投诉司机,逃避车费。种种行为试图不劳而获,最终被警方刑拘。

  这哪里是精打细算?这是彻头彻尾的违法行为。皮肤过敏竟成了老天“赏饭”?她将自身弱点化作勒索工具,把商家基于信任的服务承诺扭曲为可榨取的漏洞。当“维权”的正义外衣下包裹着如此卑劣的算计,当“聪明”全然用于践踏规则、掠夺他人血汗,王某早已滑入了犯罪深渊。

  值得警惕的是,恶意索赔的毒刺,刺伤最深的是社会信任之基。每一次诬告得逞,都在为真正需要维权者的前路埋设荆棘。试想未来,若真有顾客不幸因酒店卫生问题而过敏,商家面对投诉时那条件反射般的怀疑目光,“狼来了”的悲剧,最终会让所有诚信消费者的正当呼声在猜忌中窒息。

  值得庆幸的是,王某的“零成本生存梦”终被冰冷的手铐击碎。她的所作所为警醒着社会公众:天下没有“空手套白狼”的长久捷径,所有以欺诈为基石的利益大厦,崩塌只在旦夕之间。任何践踏诚信、挑战法律红线的“小聪明”,终将付出无法承受的代价。

  要遏制恶意维权毒瘤蔓延,需社会合力亮剑。商家要练就“火眼金睛”,面对可疑投诉敢于查证、勇于依法说“不”。职能部门要把监控网织得更密更牢,对恶意投诉精准识别、依法严惩,为真正维权者撑腰,让碰瓷者望而生畏。

  (谢丹玲)

  编辑:汪凯凡

  校对:吴悦雨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