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一线蹲点调研|厚植沃土绽放发展“繁花”——看江西如何优化营商环境激活民营经济“一池春水”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练蒙蒙 杨进 何柳斌 兰春
6月27日,看着厂房附近的空地,安福明讯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吴凌峰成竹在胸:这片空地面积2.3万平方米,将用于公司二期生产基地建设。
去年7月,安福明讯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生产基地正式投产。不到1年,公司便决定增资扩产。“我还不断介绍身边的企业家朋友来江西投资。”吴凌峰笑着说,来江西就对了,没有后顾之忧。
为何如此?近期,记者循着企业全生命周期,走园区、访企业、进工厂、入行政服务中心,探寻江西各地如何以经营主体需求为导向,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优化营商环境,激活民营经济“一池春水”。
对标提升 暖心服务跑出加速度
“其实你不用到现场来,在网上办就行。”6月28日,接过李茜申请开办餐饮店的材料,南昌市行政服务中心大厅工作人员钟文澜说。
6月30日,市民在南昌市行政服务中心大厅办理业务。(南昌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供图)
“以前要跑几趟,现在现场都不用来,真有点不习惯。”李茜笑着说。
5分钟后,钟文澜审核完材料并轻点鼠标上传了数据,“已完成申请,你回去等消息吧,很快就能拿到许可证了。”
“那在网上怎么办?”李茜追问。“登录政务服务网‘高效办成一件事’专区,选择‘开办餐饮店’,按照上面的说明提交材料就行。”钟文澜答道。
记者在蹲点调研中发现,市场准入是进行经济活动的第一道门槛,是各类经营主体开展经营、参与竞争的起点。对于各类经营主体而言,能否顺利跨越这道门槛,直接关系到其能否顺利开展经营、参与市场竞争。
对此,江西对办事流程进行“大体验”,推动服务“大提升”。目前,在江西开办企业时间最快仅需1个工作日,企业的办事便捷度和满意度持续提升。其中,“开办餐饮店”申请,实现由“多部门、多窗、多网、多次”向“一部门、一窗、一网、一次”转变。
筑巢引凤栖,花开蝶自来。7月2日,在五洲特种纸业(江西)有限公司一期食品卡纸生产车间的智能化生产线上,几名工人正在数字操作台上作业,一卷卷成品纸被复卷打包,接连下线。
该公司是湖口县2014年引进的企业,去年营业收入达52.4亿元。目前,其投资43亿元的二期项目正在火热建设,其中年产30万吨化机浆生产线于2024年4月建成投产,60万吨化学浆项目于今年5月开工建设,建设工期为30个月。
“从一期到二期,我们毫不犹豫选择扎根湖口。”五洲特种纸业(江西)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晓斌坦言,当地政府“保姆式”服务是关键——从审批代办到要素保障,全程“扶上马、送一程”。
江西省民营经济研究院院长张新芝认为,近年来,江西各级党委、政府对标一流标准,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开展营商环境对标提升行动,全方位营造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
“清”而有为 谈得“实”谈得“深”
记者在调研中有一个深切体会:善待民营企业家就是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乐于、敢于、善于同企业家打交道,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企业家的热情。
5月29日晚,吉安市举办了全省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大会后的首场政企恳谈会。恳谈会上,江西港利新材料公司、江西航天经纬化工有限公司、江西佳合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秀狐智造电子有限公司、江西凯曼医疗技术有限公司企业负责人,围绕各自企业情况提出实际问题和意见建议。吉安市相关负责同志针对企业家提出的内容,“一对一”回应,提供专门服务指导,研究专属解决方案。
当下,全省各级党委、政府把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由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抓具体。全省正推进加强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省营商办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省共组织1.2万家民营企业开展交流活动1400余场,协调解决资源要素保障、绿色智能转型、营商环境优化等方面问题诉求6600余个。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如何破解市场、资金等瓶颈,各类经营主体十分关注。江西多地进一步优化服务,对企业,特别是对中小微企业“扶上马、送一程”的力度在加大。
江西商务部门借力“中国第一展”,组织企业齐聚广交会,大力开拓国际市场;2025年南康家具“百馆千店万商”市场拓展行动暨水性漆家具产品推广活动中,当地主要领导率队,全力以赴带领辖区企业开拓市场……
民营经济强则全省强,民营经济活则全局活。江西持续做好一系列“加法”,目的就是激发民营企业创新创造能力,锻造核心竞争力。
法治护航 杜绝“选择性执法”
调研中,一名民营企业负责人的一段话,让人印象深刻:“优化营商环境不仅需要‘少跑多少路、少走多少程序、少交多少材料’等‘基础款’,更要注重规则公平与监管公平,杜绝‘选择性执法’,切实降低经营主体的合规成本。”
为破解难题,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首次对涉企行政检查作出系统全面规范。
“你好,这是我们的执法证件,今天要对企业进行‘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需要扫描企业专属二维码完成入企备案登记,请您配合。”6月12日,宜春市市场监管局经开区分局执法人员来到江西苏强格液压有限公司进行执法检查。“过去遇到执法人员总心存疑虑。如今,他们到公司进行执法检查,需要扫描企业专属二维码完成入企备案登记,透明化的流程,对双方都有了约束。”公司负责人方蒋勇表示。
宜春市营商办工作人员皮晓露说:“切实规范重复执法、多头执法、随意执法等问题,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切实保障企业‘安静生产、安心发展’的需要。”
不仅在宜春,九江市入企执法检查、考察调研、政策宣讲和帮扶服务等公务活动严格执行“入企扫码”制度;赣州市为全市每一家企业赋予独一无二的“入企码”,规范入企开展执法检查行为;南昌市上线法治护企“法码同行”信息化平台……
政府行为越规范,市场作用就越有效。一张张不断“瘦身”的清单,照亮了公平市场向前迈进的稳健步伐。过去一年,全省开展涉及不平等对待企业法规规章政策清理,修改废止140件;实施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规范设立“企业安静期”,低风险经营主体“无事不扰”率达99.2%。今年上半年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工作的提示函》,抓好《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的贯彻实施。
以招投标来说,民营经济促进法明确:“除法律另有规定外,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等公共资源交易不得有限制或者排斥民营经济组织的行为。”新余市积极推广不见面开标和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让“现场全流程电子化率稳定在场开标”转为“网上开标”100%;赣州全面推进政府采购领域“承诺+信用管理”的准入管理制度……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优化营商“软环境”,打造发展“硬实力”,已成为我省各地各部门的共识和行动。
专家点评:梧桐枝繁凤自栖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良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雨露一样滋润经营主体。今年以来,江西民营经济呈现出稳健向好的发展态势。这与我省近年来不断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密切相关。
营商环境好不好,关键要企业说了算。企业作为微观经营主体,对营商环境最了解、最期盼。近年来,江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举措,并取得明显成效。
当今外部环境严峻复杂,国内区域经济竞争激烈,特别是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和公平竞争审查条例等新形势下,营商环境成为推动各地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江西各地各部门,要有“争一流”的决心、“干得起”的效率、“用感情”的态度。
“争一流”,就是从战略高度来认识和把握,以强烈的政治担当,坚持不懈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建立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破除地方保护和行业壁垒,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让各类经营主体平等进入、平等使用各类生产要素,打造和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干得起”,就是聚焦民营企业需求,突出工作重点、补齐短板弱项,推动营商环境再优化升级,全力护航民营经济破浪前行。加快从“管理者”角色转换为“服务者”角色,全面提升涉企服务效率和水平。
“用感情”,就是要秉持“亲”“清”二字,了解企业家所思所想、所困所惑,为其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准确把握服务企业与私人交往之间的分寸,既坦荡真诚、光明磊落同企业家交往,更积极主动服务企业发展,让“亲”有温度、“清”有作为。
栽好梧桐树,护好梧桐林,凤凰不仅会振翅而来,更将在此筑巢繁衍。
(省委党校江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 曾光)
记者手记
以“营商”促“赢商”
采访调研中,记者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听、一路问,透过一幕幕生产场景、一项项务实举措、一个个典型案例,切实感受到营商环境关乎发展、关乎大计、关乎未来,代表着一个地区的软实力。
在湖口县,集聚工业产值超亿元企业37家、超10亿元企业15家、超100亿元企业3家的经济版图背后,是“洼地效应”的生动诠释;吉安市打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让企业发展“无忧”……这些鲜活案例印证着:优化营商环境不是政府和企业间零和博弈的“让利游戏”,而是彼此成就的互利共赢。
当前,全省各级职能部门以“营商”促“赢商”,拆除看得见的“篱笆墙”,破除隐形的“玻璃罩”;化解企业眼前的急难愁盼问题,织就长远发展的制度“锦囊”,诠释着优化营商环境、激发社会投资活力的深刻内涵。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江西正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更大力度推动营商环境全方位优化升级,在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道路上,驰而不息、前行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