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脏乱差”到“网红地”!看景德镇这个夜市如何“破茧成蝶”

2025-07-07 20:39 阅读
大江新闻-江西日报原创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卢瑛琦报道:当夜幕降临景德镇市珠山区,藏身于此的陶阳新村夜市便化身陶瓷爱好者的狂欢地。昔日的城中村摇身一变,成为景德镇的新晋“网红打卡地”。每到夜晚,夜市内市民和游客络绎不绝,烟火气满满。

该夜市位于珠山区竟成街道新厂村,共有500多个摊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景漂”艺术家、青年创客,与当地从事陶瓷生产的原住村民一道,共同形成集电商、陶瓷、旅游于一体的特色陶瓷购物市集业态。但很长时间以来,作为典型的城中村,“脏乱差”现象一直是陶阳新村夜市发展的最大障碍,也是群众、游客反映较为强烈的主要问题。

自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珠山区坚持开门教育,秉持“问题导向+需求牵引+精准服务”理念,各级党员干部实现从“管理者”到“服务者”的角色转变,将群众诉求转化为推动治理的“金点子”,让传统集市经济在规范中焕发生机、在服务中凝聚民心,为新时代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鲜活路径。

在化解占道经营、利益失衡、环境治理等民生难题中,党员干部积极改进工作作风,以“小切口”精准对接群众急难愁盼,激活集市经济内生动力,绘就出一幅和谐共生的基层治理新图景。

占道经营的治理是破题首战。陶阳新村夜市初期按照“跳蚤市场”模式“野蛮生长”,占用公共通道、私拉乱接电线等情况比较普遍,一到下雨天,情况就更为严重。为破解夜市摊位侵占道路、堵塞消防通道的乱象,党员干部组建“民情走访团”,通过召开邻里议事会、入户走访、发放问卷等形式,收集业主和摊主意见20余条,梳理出“规范经营与保障出行”的矛盾焦点。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夜市创新推出“划定固定经营区域、明确夜市时段”的分区管理模式,既保障商户经营需求,又确保消防通道畅通。通过搭建“商户-住户”沟通平台,组织收益福利分享会,新年期间为每户业主发放新年福利,让业主切实感受到集市发展带来的红利。如今,曾经杂乱的集市通道焕然一新,商户诚信经营、规范有序,居民出行便利通畅,安全隐患有效消除,这正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推动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的生动实践。

undefined

利益分配失衡是夜市发展桎梏。因初期缺少发展规划,摊位划分随意,也没有引流措施,摊主之间常常因为收入差异发生矛盾,有时还会发生抢占摊位、恶意竞争等现象。面对这一难题,新厂村村委会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双向反馈”机制破局。通过在集市显眼处设立意见箱,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全覆盖入户访谈,精准摸排中间户与边户的利益诉求,梳理出双方意见建议,找准矛盾症结。经研讨协商,村委会推出“摊位优化+创业扶持”组合方案:一方面,对不同区位摊位实施阶梯收费,平衡经营成本;另一方面,为中间户制定帮扶政策,优先为有就业需求的业主分配摊位。党员干部全程跟进帮扶,协助解决经营难题。截至目前,帮助30余户中间户家庭成员成功创业,带动40人就业,摊位租金收益差距逐步缩小。如今,夜市形成“边户稳收益、中间户有奔头”的良性局面,经营户满意度提升至98%,正为集市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设施改造升级是民生攻坚硬仗。陶阳新村是典型“城中村”,既有发展的区位优势,也有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尤其夜市火爆以后,公厕维护、“空中蛛网”、噪声油烟污染等问题让群众多有抱怨。竟成街道党员干部主动担当,深入陶阳新村夜市走访商户收集需求,科学制定改造方案,并带头值守,紧盯进度与质量。同时,积极对接部门争取资金支持,完成夜市区域摊位摊桌、遮阳棚更换及爆闪灯安装,新建文明公厕,推动24家商户能源改造,规范经营设施并提醒明码标价。

一方夜市,半城烟火。如今,陶阳新村日均客流量达3000余人次,传统集市经济的发展与基层治理的现代化进程相互交织,构建起城市更新与文旅融合的新模式。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