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法善治|从“坐堂问案”到“上门解纷”,“吉诉即调”跑出司法为民“加速度”

2025-07-08 15:28 阅读
大江新闻-江西日报原创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付睿报道:“感谢法官,要不是你们,我不可能这么快拿到救命钱!”在江西吉安,一位意外受伤的超龄劳动者紧紧握住法官的手,眼中满是感激。这感人的一幕,正是吉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创新推行“吉诉即调”模式,高效调解、实质解纷的一个生动写照。自2024年以来,吉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凭借这一创新模式,通过“一线调、实质解、合力化、公正判”,持续实现“解法结、化心结、暖人心”目标。今年上半年,该院民事诉讼调解率达34.86%,位列全省第一,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司法答卷。

乡间小道上,巡回审判车缓缓驶来,载着司法的温度驶向田间地头。“一线调”让司法服务“零距离”。吉安县的刘某就深刻体会到了这种便利。2013年,刘某与吉安县何家村小组签订《新农村建设工程项目合同》,完工后却因施工范围争议,仅收到部分款项。历经11年索要无果,刘某将此事诉至法院。为从根源化解纠纷,二审承办法官迅速行动,邀请驻村干部、当事人前往现场勘查工程、核算工程量,并将法庭“搬”到乡间开展巡回审判。庭审现场,法官摆事实、释法理,驻村干部与乡镇工作人员耐心劝导,最终让这起长达11年的矛盾得以化解。吉安市中级人民法院构建的“四就地”办案模式,将“坐堂办案”变为“上门解纷”,不仅减轻了当事人诉累,更让法治理念深入人心。

老屋里,泛黄的军功章静静诉说着往昔的峥嵘岁月,一场关乎亲情的调解在这里悄然展开。“实质解”以温情解开群众心结。在抗美援朝老兵子女继承纠纷中,94岁老兵张某离世后,六个子女因遗产分配闹上法庭。二审法官没有急于开庭,而是带着卷宗走进当事人家中,在老屋里对着军功章,以温情话语唤起兄妹对父亲的敬意和对亲情的珍视。随后采用“背对背”调解方式,耐心释法说理,最终让兄妹冰释前嫌,修复了濒临破裂的亲情。吉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始终以“实质解纷”为核心,把案件事实查清、诉求理清、道理讲清、法律说清,力求从根源化解矛盾。

安福县有三个村小组存在长达十年的灌溉纠纷,差点引发群体性冲突。面对这一复杂局面,二审法官主动争取地方党委政府支持,由县政法委牵头,联合多个单位召开联席会议共同调解。在各方合力下,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使三个村小组达成一致协议。吉安市中级人民法院积极构建多元共治格局,联动行业调解组织,加强部门协作,吸纳社会力量参与调解,让“方言方语”与“法言法语”同频共振,提升解纷实效。

在某小区电梯施工见义勇为案件中,业主代表王某为救施工人员不幸离世,王某家人起诉后,一审判决双方均不服上诉。二审法官细致勘查,发现被告方存在违规行为,经合议庭合议及院庭长阅核,最终判决被告方承担大部分责任。这份判决维护了施救者合法权益,向社会传递了“好人不应寒心”的积极信号。吉安市中级人民法院秉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理念,深化案件阅核机制,确保裁判经得起检验。

从“坐堂问案”到“上门解纷”,从“单打独斗”到“多元共治”,吉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吉诉即调”模式,跑出了司法为民的“加速度”,践行着“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纠纷在哪里,服务就跟到哪里”的庄严承诺。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