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普”江西在行动 | 攻坚克难盘点水下文物“家底”,齐心协力写好峡江“四普”答卷

2025-07-09 13:52 阅读
省文化和旅游厅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开展以来,峡江县普查队坚守“应普尽普,应保尽保”理念,扎实推进文物普查实地调查工作。面对水下不可移动文物实地调查难题,峡江县普查队员们毫不退缩、迎难而上,创新工作机制,顺利完成了水下文物实地调查工作,为峡江县水下文物保护利用奠定了坚实基础,更为全省文物普查积累了宝贵经验。

  2015年峡江县水利枢纽工程建成蓄水后,处于峡江水利枢纽工程上游的巴邱镇蒋沙村、罗田镇朱家村及仙石下村原址变成水淹区。原址21处不可移动文物处于水下,其中古建筑20处,古墓葬1处,成为峡江县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调查的重点难点。水下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存在位置及范围不明确、调查定位难、无人机航拍设备起降难等难题,给文物普查工作增添了重重困难。面对水下文物普查工作的难点,峡江县召开水下文物普查工作专题会议,研究制定普查工作计划。经过对水下文物详细信息进行缜密分析后,峡江县决定将水下文物复核工作安排在气温、水位及风速都适宜的10月份—11月份。在对水下文物实地调查前,峡江县扎实做好各项准备工作。通过对水下文物所在村的村“两委”成员、年长老人及乡贤进行实地走访,找到并邀请当地熟悉水淹区状况的向导带领队员进行实地调查工作。通过对水下文物资料进行收集并大量查阅,以更好更准确实施实地调查工作。通过采购无人机航拍设备、浮标、手机防水袋、救生衣等物品,为水下文物实地调查工作做好万全准备。同时,积极向省、市普查办寻求支持,邀请省市专家进行现场指导。

  针对水下文物位置及范围不明确的难题,普查队员根据向导指引,辅以三普定位信息,借助参照物,找到大致分布范围,同时普查队员利用GPS定位仪、手机和无人机等设备,参照三普经纬度数据,采取逐个打点的方式,精准找到水下文物的位置。位置确定后,为解决打点难的问题,普查队员利用浮标缠绕重物固定在水面上进行定位打点、拍照。面对无人机航拍设备在船上起降、落地难的挑战,普查队员经过认真讨论研判,最终选择在船篷顶上较狭小稍平坦的地方进行起飞、降落,圆满解决了无人机航拍设备的起降问题。

  峡江县普查队员在对水下文物进行实地调查中坚持“三结合”工作机制,即利用人工打点与航拍定位相结合、历史资料与现场实测相结合、外业调查与内业工作相结合,在省、市专家的指导下,将实地调查、挖掘史料、资料整理、信息填报等各项工作进行合理布置与分配,攻克了四普水下文物实地调查的难关,高质高效完成了全部水下文物的实地调查工作。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