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土经纬处点亮微光——景德镇艺术职业大学商务贸易学院“青禾乡梦实践团”三下乡实践纪实

2025-07-10 23:36 阅读
大江新闻-江西日报原创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朱宸廷报道:盛夏时节,景德镇艺术职业大学商务贸易学院“青禾乡梦实践团”的师生们深入新厂村与曙光社区,以基层治理协作者、乡村振兴助推者等多重身份,在5天的实践中书写青春答卷。这支由6名学生和2名教师组成的队伍,用脚步丈量土地,以专业知识赋能地方发展,在乡村振兴的经纬线上留下坚实足迹。

躬身乡土,构建乡村振兴立体图景。在陶阳新村,实践团以“数字化治理”为切入点,协助村委会完成100余家商户信息建档,建立动态数据库助力乡村精细化管理。烈日下,青年们逐户走访登记,用汗水浇灌基层治理的数字化土壤。同步开展的街道环境整治行动中,青年们手持扫帚、垃圾钳,清理巷道杂物,让陶阳新村的街巷焕然一新。“这些大学生不怕脏累,是真干实事!”村民们称赞。

转战乡村振兴主战场,打出“线下深耕+线上引流”组合拳。实践团深入马家柚种植基地,参与除草、松土等田间管理,在汗水中体悟农业艰辛;策划漆扇DIY主题直播,活动直播获得广泛关注,吸引众多网友在线观看互动,让传统手工艺得以“破圈”传播;为夜市商户开展直播培训,从设备操作到话术设计“手把手”教学,助力本土产品搭上电商快车;问计产业专家:走访陶瓷工作室、特色店铺负责人,汲取“产业活化”经验,形成万字调研报告。

民生护航,织密“一老一幼”守护网络。实践团聚焦“银发守护”与“童心护航”,让温暖服务直抵民心。针对老年群体防诈意识薄弱问题,队员们创新“方言情景剧+案例分析”模式,揭秘“养老理财”“保健品诈骗”等套路。通过模拟诈骗场景、互动问答等环节,让防诈知识深入人心,帮助老人提升识别骗局能力。活动后,老人们自发组成宣传队,将防诈知识传递给更多邻里,形成了“教会一人、带动一片”的长效传播机制。

image.png

 

在未成年人保护领域,实践团构建“安全+心理”双防护体系。通过溺水模拟、自救演示、手抄报绘制等形式,为儿童筑牢安全意识;设计“情绪树洞”“合作游戏”等互动环节,帮助儿童学会情绪管理。活动后,孩子们用稚嫩的笔迹写下:“谢谢哥哥姐姐教我保护自己!”

暖心服务,用行动传递关怀力量。实践团成员开展“一对一”课业辅导,点亮童心成长之路,在作业本上写写画画的“沙沙”声中,孩子们露出了求知的笑容。联合专业理发机构VIS开展义剪活动,为曙光村社区老人提供免费服务。剪刀的“咔嚓”声中,爷爷奶奶们都露出了幸福的笑容。组建巡河小分队,排查新厂村河道隐患,设立防溺水警示牌,用脚步丈量安全责任。

image.png

 

薪火相传,红色基因代代传承。实践团拜访了抗美援朝老兵,通过与老党员的“世纪对话”,传承红色基因。老人颤抖着手展示军功章:“这辈子最骄傲的,是替祖国守住了和平。”90多岁老党员轻抚党旗合影时喃喃道:“信仰比生命更重要。”这些生动的党课,让青年们热泪盈眶。策划“我与党旗合张影”活动,为老党员拍摄珍贵照片,通过荣光留影,定格信仰的力量。当队员们将装裱好的相框送至老人家中时,党龄50年的一位老党员爷爷说:“谢谢你们,这很有纪念意义。”

image.png

 

微光成炬,照亮振兴征途。从商户信息登记的细致入微,到非遗直播的破圈传播;从反诈课堂的银发笑脸,到田间地头的青春汗水——“青禾乡梦实践团”以“一根针”穿起“千条线”,在乡村振兴的壮阔画卷中留下了青春笔触。

正如实践团口号所言:“青禾向阳生,根扎泥土深。”这场实践不是终点,而是一个崭新的起点。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