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时评:“一码通刷”,让公务用餐不再是一本糊涂账
不用带公函、不另外安排菜品、用餐者拿手机扫二维码支付、每笔消费实时数字监控……这些画面在江西公务接待场景中成为常态,近日,在《人民日报》报道后,更加引发社会关注。
江西公务接待领域之所以新风吹拂,源自2024年7月,江西省通过打造“赣餐码”平台,打通省、市、县、乡四级5291家机关食堂的异地就餐支付及结算业务,基本实现了全省公务用餐“一码通刷、一网覆盖、一体监管”。截至目前,江西共完成公务扫码用餐7.5万余笔。作为亲历者,九江市修水县山口镇镇长陈博文坦言,以前有时候一顿公务餐要吃一两个小时,大家都搞得很疲惫,自从公务用餐实行扫码支付至今年4月,镇里公务用餐接待省下了9万多元,这才有了丰富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功能的资金。
可见,江西实行公务用餐“一码通刷、一网覆盖、一体监管”的路子走对了。通过有效破除公务接待的不正之风,刹住“舌尖上的腐败和浪费”,不但让公务接待简化了流程、提高了效率,也倒逼干部出公差时养成用餐自律的习惯,加强自身作风建设,确保了公务用餐的透明度和规范性,让公务用餐单据“晒”在阳光下,有效减少了“因吃而腐”的问题。最为关键的是,能让干部从沉重的接待负担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心思和精力为当地谋发展、为群众办实事。
不可的否认是,在公务接待中,有一些干部趁机违规吃喝,存在“吃公函”、虚假报销等不良现象。此外,基层有时为了体现对上级的尊重,在伙食安排上或大或小超出标准,造成铺张浪费,这让部分财力比较紧张的乡镇直呼“吃不消”。
现在物资丰富了、生活好了、国家富强了,公务用餐就可以抱着“反正吃公家的,又不要自己花钱”的心理随心所欲了吗?显然不能!公务用餐姓“公”,用的是纳税人的钱,每一碗饭、每一道菜、每一样饮品产生的费用都要清清楚楚、可被监管,因为公务用餐不是谁的“唐僧肉”,怎么吃?吃多少?都必须在制度规则的阳光下进行。事实上,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把有限的财政资金更多用于促进国计民生的具体工作上,而不是浪费在公务接待中吃吃喝喝的迎来送往上,因为这不是设立公务用餐制度的初衷和目的。
如何让公务用餐“一码通刷”制度持续发威?江西把公务用餐改革作为全省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重要改革举措,进一步深化“赣餐码”推广运用,探索推进学校、国企食堂接入“赣餐码”平台,并将公务差旅活动中涉及的交通付费、酒店预订等需求进行集成,让消费与监管无缝对接,目的就是实现公务用餐干干净净,与贪腐、浪费不沾边。
解决治理难题,唯有改革;优化制度体系,唯有创新。从江西放眼全国,相信只要不断推动公务用餐朝着更加规范、透明、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将科技赋能深度融入现代化治理当中,推动公务接待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公务用餐将不再是一本糊涂账,一定能让干部从中吃出节俭味、务实情、清廉风。
(潘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