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指尖”到“心间”:江西理工青年实践绘就大坝村新图景

2025-07-14 12:09 阅读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通讯员 刘晨曦)近日,龙南市武当镇大坝村村委会内,一场集智慧服务与深度参与为一体的青春实践正如火如荼展开。“e路虔行”暑期社会实践队以多元行动精准对接基层治理需求,通过助老助残、产业研习、数字反哺、安防宣教及困难帮扶等创新举措,为乡村基层治理注入青春动能,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扎根乡土、服务社会的责任与担当。

▲实践队员们与当地基层服务人士合影 摄影丨朱锦林
智慧助老:跨越数字鸿沟的温暖实践
    聚焦老年群体在智能技术应用方面的困境,实践队员们采用“一对一”的教学模式,耐心指导每一位老人。从微信挂号到社保认证,从防诈设置到视频通话,青年们凭借耐心与巧思,将复杂操作化为简单易懂的步骤。值得一提的是,钟凌轩同学创新制作的“大字版”手机操作短视频,存储于村委会电脑中,构建起可随时查阅的“数字学习站”,为老人后续自主学习提供了便利。

▲实践队员教授村民操作手机 摄影丨朱锦林

▲实践队员与村民进行数字化问卷调查 摄影丨朱锦林
    为了让行动不便的老人圆梦“天安门”,实践队用巧思跨越地理阻隔,利用天安门背景布和智能手机,为老人提供“云旅行”服务。“活了一辈子,终于‘到’了天安门!”看着照片里自己与“天安门”同框,78岁的叶奶奶难言激动。当数字技术与乡土温情相遇,不仅定格下幸福瞬间,更架起老人们感知广阔世界的桥梁,让晚年生活更添幸福感。
反诈筑防:乡音短剧筑牢基层“安全网”
    针对乡村老年群体、留守家庭等易受骗群体的防范短板,实践队创新推出方言情景短剧反诈宣教。实践队员深挖本地真实受骗案例,将转账诈骗、虚假中奖等骗局改编成村民熟悉的生活场景,用原汁原味的乡音演绎剧情。台下村民看得入神,在会心一笑中轻松掌握识骗技巧。这种“土味”十足的宣教方式,让生硬的反诈知识化作贴心提醒,既守住了村民的“钱袋子”,更以文化认同强化了基层安防的群众基础,为乡村金融安全筑起一道有温度的“防护墙”。

▲实践队员为村民们展示自制的诈骗视频 摄影丨朱锦林
深耕乡土:科技赋能让青春智慧扎根果园
    在“梦里桃乡”鹰嘴桃产业基地,实践队员发挥学科所长,为果园研发的简易温湿度监测仪落地运行,实时传输的土壤与空气数据,让果农告别“凭经验种养”的传统模式,迈向精准化管理。队员们在与果农同劳作、共探讨中,既用技术手段破解产业发展中的实际难题,也通过搭建“技术服务+市场调研”的桥梁,将所学知识与乡村需求精准对接,以“参与者”的姿态,在产业治理的末梢环节写下了充满科技活力的青春注脚。

暖心纾困:点滴行动传递治理“民生温度”
    实践队深入走访慰问脱贫户等困难群体,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倾听诉求。农家院落里,青年身影忙碌穿梭,将政策关怀转化为具体行动:为独居老人、残疾家庭送去油米,为留守儿童设计趣味游戏、送上精美礼物……这些看似微小的举动,却如春风化雨般夯实了乡村治理的情感根基,让“民生温度”变得可感可触。

▲实践队员与孩子们进行互动游戏 摄影丨李展翼
    此次大坝村社会实践,是青年力量深度融入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生动缩影。它超越了传统志愿服务的范畴,探索出一条青年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的创新路径:从智慧助老弥合数字鸿沟,到创新宣教筑牢安防堤坝;从产业研习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到精准帮扶传递温度。青年志愿者们不仅是服务的践行者,更是治理理念的创新传播者和治理效能的积极推动者。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