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识兰品兰第一人

2025-07-14 17:04 阅读
大江网

  郑板桥爱竹,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黄庭坚则痴爱兰花,不可居无兰。

  黄庭坚与兰花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将对兰花的热爱深深融入诗词、文章与人格修养之中,深刻影响了后世兰文化的发展。被誉为“中国古代识兰品兰第一人”。

  黄庭坚对兰花的喜爱,贯穿了他的一生。无论任职京师,身处繁华喧嚣的官场,还是贬谪他乡,在生活艰苦时刻,他都喜欢养兰。他掌握了沙石养兰蕙,提出要以其性格分开栽培兰蕙,称兰如君子,蕙如士大夫,称兰为国香,他常于闲暇时分在花丛间踱步,细赏兰花的姿态,静嗅那淡雅的芬芳,在贬谪他乡时,兰花始终是他的精神慰藉,兰花的绽放让他忆起往昔美好,也给予了他坚守的力量,恰似屈原以兰芷自比,即便被放逐,仍不改高洁之志。

  黄庭坚的人格,恰似兰花般高洁。兰花生长于幽谷之中,不与百花争艳,独自散发淡雅芬芳。黄庭坚在官场同样秉持自己的原则,不随波逐流,坚守正道。他在《书幽芳亭记》中写道:“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采;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这不仅是对兰花的赞美,更是他自身人格的写照。面对政治纷争与压力,他不阿谀奉承、不攀附权贵,以超脱世俗的姿态追求内心的纯净安宁。

  黄庭坚留下了许多关于兰花的动人诗篇。他在《次韵中玉水仙花二首其一》中写道:“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沉为骨玉为肌。暗香已压酴醾倒,只比寒梅无好枝。”他以水仙比兰,借花的高洁品性抒发自己的情怀。还有《幽芳亭》“栽培剪伐须勤力,花易凋零草易生”,表面是说栽培兰花需辛勤劳作,实则蕴含着对培养美好品德需要付出努力的深刻思考。这些诗作,不只是对兰花外在形态的描绘,更是对其内在精神的赞美。他赋予兰花人的情感和品质,将对兰花的热爱与人生感悟融为一体,让读者在欣赏兰花之美时,也能感受到他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

  黄庭坚对兰文化的贡献,还体现在他对春兰、蕙兰的判别上。他在《书幽芳亭》中记载:“一干一花而香有余者兰,一干五七花而香不足者蕙”,如此精准的鉴别,为后世兰花的分类和鉴赏提供了重要依据,推动了兰文化在植物学领域的深入发展,其观察之细致、研究之深入,令人佩服。直至今日,人们区分春兰和蕙兰时,依然依据他这一理论。

  黄庭坚对兰文化的影响极其深远。他的诗词、文章以及对兰花的研究,激发了后世文人对兰花的关注与喜爱。许多文人墨客纷纷效仿,以兰花为主题进行创作,进一步丰富了兰文化的内涵。在他的影响下,兰文化从单纯的植物欣赏,发展成为涵盖文学、艺术、哲学等多个领域的文化现象。兰花不仅成为文人笔下的常客,也成为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中常见的题材,象征着高洁、典雅、坚贞的美好品质。

  黄庭坚堪称兰文化的千古知音与传承者。他用一生的热爱,谱写了一曲与兰花的绝美乐章。他的人格、诗词、书法,都成为兰文化宝库中璀璨的明珠。通过他,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兰花的文化内涵,也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今天,当我们欣赏兰花之美时,不应忘记黄庭坚为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将永远铭记在历史的长河中。(九江市修水县委宣传部 余昌清)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