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古树 “看病难”?专家呼吁建 “树木医院”,给16万株 “活化石” 开 “专属药方”
原标题:
江西古树名木保护专家呼吁建立树木医院
让古树病有所医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付强
人不舒服,去医院找医生。可不会说话的树生病了,怎么办?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省古树名木保护专家付清林的心头。
四十年来,付清林专治古树,被誉为古树公益守护者、研究者、传承者。他说,古树名木是“活文物”“活化石”,承载着历史的印记,见证着时代变迁。要保护好古树,就要像守护人的健康一样守护树木健康,让古树病有所医。
付清林正在给“红豆杉王”输液。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付强摄
紧迫
奔走抢救“病重”古树
今年7月,铜鼓县持续高温,三都镇东浒村一棵古樟树下,凉风习习。它巨大的树冠像一把撑开的伞,浓密的枝叶覆盖了上千平方米,是游客和村民避暑的好去处。
这棵古树来头不小——树龄1400余年,树高36米、树围15米,需13人合抱,它是“江西十大古樟树”,又是铜鼓县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年前,这棵古树却遭遇了危机。
“2022年,我省遭遇罕见大旱,这棵树出现大量枯枝烂叶,好几批专家来看过,都摇头说没救了。”东浒村党支部副书记袁银芳心急如焚,赶紧找到了曾任职于铜鼓县园林所的工程师付清林。
经过一周全面“体检”,付清林开出“药方”:刨去堆积多年的覆土,让树根透气;清除潜伏的白蚁,截断2万多公斤枯死的根系和腐烂枝条;在树底插入120多根导管,帮助杀菌和输送营养液。“多亏了老付,三年精心守护,古樟树终于长出新枝叶,恢复了生机。”袁银芳说。
就在抢救这棵古樟的同时,另一棵1600多岁的“红豆杉王”也牵动着付清林的心。2023年初夏,铜鼓县棋坪镇的这棵古树遭雷击和虫害侵袭,危在旦夕。当地政府和林业部门尝试了各种急救办法,效果不佳,只好请来付清林。他迅速开出杀菌、除虫、输液的“组合药方”,带着团队和政府部门人员在树下支起帐篷,日夜守护。如今,这棵“红豆杉王”已转危为安,今年夏天重现枝繁叶茂。
60岁的付清林是江西省林业局认定的古树名木保护专家。这些年,他奔波于庐山东林寺、九江万杉寺、奉新百丈禅寺等古寺,以及省内各古镇古村和景区,紧急救治病危的古树。经他妙手回春,许多古树病情明显好转。
探因
人为干扰系患病主因
树和人一样,生病总有征兆。在救治过程中,当看到一棵千年古樟的根系从上千米萎缩到只剩7米时,付清林痛心疾首。他分析古树生病的原因——有雷击、大风、病虫害等自然灾害,但最主要的是人为干扰。
省古树名木保护专家、省林业科学院园林所所长郑育桃深有同感。他说,保护古树最好的方式就是保护它的原生环境,保证足够的土壤空间、阳光和水分。一旦树根附近地面被硬化,就会改变生长条件、影响土壤呼吸和地下水位,对古树造成巨大伤害。等到病入膏肓再救,不仅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还不一定能救活。
今年4月15日,南昌市湾里管理局太平镇太平村一棵1500多岁的银杏树被大风吹倒,让郑育桃难以释怀。就在事发前,这棵银杏树已出现枝叶枯萎等问题,情况上报到了省林科院。郑育桃等专家第一时间“问诊”,判定问题是周边路面硬化,导致树根无法呼吸。“如果发现再早一点、抢救再快一点,或许就不会……”可惜,就在专家们制定救治方案时,意外发生了。
破局
被动救治转主动防治
每每看到古树重病缠身,付清林等专家都会心如刀绞。“不能等到古树病危才抢救,代价太大了。想改变这个局面,就要将被动救治转化为主动防治。”付清林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建立一家树木救治医院,将古树名木专家汇集于此,对古树进行定期体检,针对诊断出来的问题,采取“一树一策”抢救复壮。付清林说,古树兼具生态旅游、历史文化、科技经济等多重价值。数据显示,我省有1.34万家医疗机构,数百家宠物医院,却没有一家树木医院,填补空缺刻不容缓。
“这是一个很好的想法,值得探索。”江西省林业科学院党委副书记高璜介绍,我省现有古树名木16.6万余株,其中一级(树龄500年以上)古树1.3万余株,是当之无愧的古树名木大省。去年年底,我省组建了包括付清林在内的古树名木保护专家库,预计本月底将成立古树名木保护专业委员会,拟将省内乃至全国的古树名木保护管理人员、科研单位和专家学者纳入。“以后,遇到救治古树难题,专家们可以互相交流、各取所长、群策群力、共同会诊。”高璜说,有了这个专业委员会,再申请建立一家树木救治医院,前者负责研究救治方案,后者实施具体救治工作,可谓相辅相成。
省林业科学院高级工程师张继红介绍,近来,北京,上海、广州等多地的树木医院相继挂牌开诊,对树木的健康状况形成“体检报告”,建立树木医院能有效解决传统养护中“凭经验”“一刀切”等问题,让濒危古树得到针对性救治,健康古树得以持续焕发生机。“在此基础上,我呼吁全社会积极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唤醒公众保护意识。”张继红说,不破坏古树生长环境,就是对这些“活化石”最好的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