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普”江西在行动 | 四普试点普查的“婺源答卷”
婺源县地处江西省东北部,是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物资源。作为全国十三个四普试点县之一,婺源肩负着为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探索经验、提供示范的重要使命。婺源县普查队伍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迎难而上,担当作为,积极探索具有婺源特色的四普工作经验。
新老结合提升队伍质量
婺源县普查队伍以“熟悉业务、精通技术、新老结合、以老带新”为原则组建,七名主体成员中有三名曾参与过三普工作,同时外聘了参与过二普和三普的县博物馆退休专家詹祥云。在普查过程中,詹祥云凭借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为年轻队员传授古建筑鉴定、文物登记等技能。年轻队员通过与老队员一对一地学习,分别掌握不同领域的知识,为普查工作提供新生力量。这种“传帮带”机制充分发挥了老专家的经验、专业优势和年轻队员的学习、技术优势,实现了优势互补,提高了普查效率和普查队伍的整体素质。
多方联动形成工作合力
在婺源县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下,各成员单位与县文物保护中心建立常态化对接机制,通过部门协同实现资源共享。同时,落实乡、村两级提前准备机制,县普查办向将进行普查的乡、村进行预通知,由村委会安排专人对村内复查点和新发现线索进行梳理,提前做好普查配合工作。普查队员到达普查地点后即可直接在熟悉村情的村民带领下深入走访整个村落,文物信息获取更为快捷。为解决居民外出务工、联系困难以及部分户主不应答、不配合等问题,普查队伍将文物名单转交乡镇党委,由乡镇党委采取“党建+”模式,安排党员包干到户,村组织配合进行逐户沟通。
科技助力提高普查效率
在实地调查阶段,普查队伍采购无人机设备,拍摄文物的全景图。全景图清晰展示了每座建筑的全貌、布局以及周边环境信息,帮助普查队员准确识别和定位。同时,普查队伍积极询问当地居民或村“两委”成员,了解普查对象的外形特点,以及周围有无特殊建筑或标记等信息,从而提高最终定位的精确度。在后期数据统计工作中,普查队员在PC端进行了数据的备份与系统性整理,形成了一对一的完整数据库。科技手段的应用不仅解决了实地普查的部分难题,还为文物点的全景记录提供了高质量影像资料,为后续的文物保护和研究奠定了基础。
婺源县于2024年2月启动普查试点工作,3月底完成试点各项任务,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果。试点工作完成后,婺源县普查队伍总结出一系列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做法,为后续的文物普查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全国文物普查工作贡献了婺源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