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普”江西在行动 | 寻踪探秘人未老 青山不语花自开——贵溪市新发现昭真宫长廊摩崖石刻

2025-07-15 20:43 阅读
大江网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开展以来,贵溪市根据上级部门的工作部署和要求,迅速组建普查队伍,扎实推进全市范围内的文物普查工作。为扩大文物普查影响,增强文物普查的力度,贵溪市坚持全过程、多形式、多维度进行四普宣传报道,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加入四普工作中来,在“全民参与,共同守护文化遗产”的浓厚氛围中,贵溪象山书院昭真宫长廊摩崖石刻被当地文史爱好者发现,掀开了沉睡千年的石刻面纱。

  贵溪市普查办接到群众反映的文物线索后,普查队及时赶赴现场。经初步勘查,昭真宫摩崖石刻位于江西省贵溪市雄石街道三峰山东峰脚下的长廊岩的岩壁上,该岩壁原被工厂仓库遮挡,后由于象山书院重建项目,仓库被拆除后,岩壁才被暴露出来。岩壁上分布着大小不一的石刻,有些字迹清晰,可直接辨读,有些石刻字迹几乎不可识别。由于三峰山为典型的丹霞地貌,整体风化较为严重,且岩体受水害、生物病害的危害,岩体不同程度剥落并在岩面形成大小不同的溶孔、溶隙,且有部分石刻被水泥和石灰覆盖。随后,贵溪市采取了“普查+保护”的工作方法,一边做好摩崖石刻现场数据采集,一边积极开展文物保护工作。

  2024年2月,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派出考古调查队到贵溪开展摩崖石刻考古调查。经勘查,该摩崖石刻南北长约250米,总面积97.5平方米,分布石刻28方,石刻群保存状态一般。考古专家建议做好摩崖石刻的保护工作,尽快释读石刻内容并做好石刻数字化。2024年3月,贵溪市启动了昭真宫摩崖石刻数字保护红外线激光扫描工作,共整理出摩崖石刻电子拓片19方。经分析,昭真宫长廊岩摩崖石刻至迟在北宋熙宁四年(1071年)就已有,目前发现的最晚落款时间为元至正二年(1342年),时间主要在宋、元时期,延续时间最少271年。2024年7月,贵溪市组织古籍和历史专家对数字扫描整理出来的石刻电子拓片进行释读,不仅丰富了象山书院的文化内涵,也为今后更好地利用研究成果打下坚实基础。

  昭真宫长廊岩摩崖石刻的发现,印证了历代文献和诗文记载贵溪城南有昭真宫、象山书院及石刻的真实性,为昭真宫、象山书院的创建、变化和发展历程提供了重要载体,对研究象山心学的思想、内容、价值、观点及对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思想文化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此外,这些石刻对于研究贵溪历史文化、名人与象山书院的关系以及我国石刻历史和石刻技艺都具有较高的价值。

  这些瑰宝就像散落在大地上的“时光胶囊”,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未来文化创新的灵感源泉。保护好它们,就是守护我们的文化根脉。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