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菜场的温度

文/金艺
(AI制图)
夏日初升的阳光给梅岭镀上一层梨瓜黄,山脚的菜市场便活泛起来。
双休日我常驱车十几分钟去这个菜场,比起小区门口的生鲜超市,这里不仅菜品更多更新鲜,烟火气人情味也更足。
菜场进门右手边有一家豆腐铺,卖豆腐的小伙子和姑娘生得和豆腐一样白净,看着像是一对夫妻。我是去年冬天第一次在他们家买豆腐,称好后姑娘顺手就往装好的豆腐袋里塞了一小碗打包好的热豆腐脑。
没想到买豆腐还能免费喝豆腐脑!先小心翼翼拿出来暖暖手,然后揭开盖一口气喝掉,全身舒暖。
这以后每周末买菜我都先去买豆腐,然后喝一碗豆腐脑,对于刚晨练完空腹的人,一碗热豆腐脑暖心又暖胃。
豆腐铺位最右边靠向顾客的一角专门用来放豆腐脑,打好包的豆腐脑有时多有时少,用的是一次性带盖的碗,方便顾客自己拿取,再往右的一张桌上立着一个大桶,夫妻俩在买卖的空隙麻利地从大桶里打包几碗豆腐脑。
到他们家买豆腐无论买多还是买少,都会赠送一碗豆腐脑。有位大婶称了一斤油豆腐,姑娘包好后给她塞了两碗豆腐脑:“好久没看到你家爷娘,老人家喜欢喝豆腐脑,给老人家问个好。”大婶一边谢一边回话:“年纪大了腿脚不方便,都是儿女帮带点菜,他们顶喜欢吃你家豆腐。”一位微胖的中年男子拎一袋菜路过,没有买豆腐,只是跟姑娘说了一声就顺手拿走一碗豆腐脑,我琢磨这豆腐脑还可以随便拿吗?姑娘笑说都是老顾客,没事,想吃就拿,想加糖这里也有。
豆腐铺斜对面有个老奶奶的蔬菜摊,我经常去她那里买剥好的毛豆,从六月到十月都有毛豆卖。毛豆是现剥现卖,老奶奶要卖的菜很多,她也是得空就剥一点,前两个月有一次她剥好的毛豆还不够炒一盘,正好我也有空等,她剥,我和她闲聊。她今年七十二岁,白头发整齐地梳在耳后,她说在家闲着也是闲着,习惯了每天来菜场,日子过得快些。她一边帮我剥毛豆,一边还临时照看着隔壁摊位睡在摇篮里的小孙孙。
这次来她摊子前,小网篮里剥好的毛豆还是不够炒一盘,我没空等,少就少点吧,买了。老奶奶看出我嫌少,她从蔬菜堆里抽出一小袋毛豆,说是昨晚剥的,不能当新鲜的卖,你要就拿去,不收钱的。我瞥见蔬菜堆里躺着一碗熟悉的豆腐脑。
菜场西北方靠墙一长溜是猪肉铺,其中一个摊位的老板约莫四十岁,长得黑壮。某日他看见我便热情招呼:美女早啊,好久没来了,今天想买点什么?
我寻思自己好像没有来买过肉啊,家里的大菜都是娃他爸做,买肉也是他才知道买什么好,你这肉铺老板啥时候见过我?套近乎吧?
仔细观察了一下,他每次称肉,都完全按照顾客的要求要哪块割哪块,哪怕割得只剩一点他也不会要求顾客一起买去,不好的筋筋络络他全都细心割掉,让每一份售出的肉都干净、清爽。
我想买块五花肉,他一边跟我说稍等稍等,一边剁着两根排骨,这当口一位大姐打电话请他留两个猪蹄,他一边对着电话说“好的好的”,一边伸手拿起案板上一包蓝色的烟。
顾客在等,你还有空抽烟!烟瘾这么大吗?我有点不快。
只见他用油腻腻的手从烟盒里抽出一支烟递给一位看上去比他略微年长些的男子,然后继续剁排骨。那位男子接过烟叼在嘴里,没有吭声也没有点火,买了一个猪肚。他既没有问猪肚的价格也没有问重量,电子秤显示是多少钱就直接付款,全程没说一句话。
那包烟静静地躺在案板上,从开着的烟盖处看出已经抽出去了好几根。老板看我盯着烟抽出一支递给我,我连连摆手,他说他也不抽烟,但经常会放一包在铺上,遇到抽烟的顾客,就递上一根,按他的话说是“人搁人越搁越熟,乡里乡亲,邻里邻舍,生意不在人情在”。“搁”在南昌话里大致是相处的意思。
我买的这块五花肉纹路紧致细腻,表面泛着莹润的光泽,灯光一照,瘦肉绯红似玫瑰,肥肉白如凝脂微微透光。回家后用辣椒炒肉片,口感鲜嫩。
这以后我留了他的联系方式,有需要的肉品提前跟他预订,他都会留好。
每次去拿肉,总能看见案板上静静躺着一包蓝色的烟。
菜场外是夜宵一条街。夏日雨后的黄昏,家家店门外都渐渐热闹起来,有人在吃龙虾,有人在啃烧烤,有人在喝啤酒饮料,他们津津有味的样子勾起了我的食欲。
挑了一家客人不算太多的店进去,穿着黑色T恤的中年店主正和店门外的一桌客人聊天,见我进店连忙跟进来。
正对店门的墙上是电子菜单屏,上面有店里每道菜的照片、菜名和价格。售卖台上放着一盆蒜蓉龙虾、一盆香辣龙虾、一盆爆椒螺蛳、一盆凉拌藕片、一盆水煮毛豆,这些都是夜宵的爆款,需求量大,店家会提前做好,顾客有需要直接装盘即可。
我只要了一份标价二十五元的螺蛳,店主拿一个青花瓷大碗给我盛,盛到大半碗的时候我连说够了够了,我一个人吃不了那么多。店主很诧异地看了我一眼,还是继续往我碗里加了一勺,我坚持不需要他才收手。他可能心想别人都是巴不得越多越好,你怎么还嫌多呢。
我确实在控制自己的饮食,极少在外吃饭,偶尔出来打个牙祭。这碗螺蛳看上去很新鲜,每一颗都油亮诱人,翠绿的葱段,鲜红的小米椒和暗红的干椒以及生姜、蒜末点缀其间,辛香和鲜香扑鼻而来,用嘴轻轻一吸,鲜美紧实又略带弹性的螺肉便和着汤汁入口,越嚼越有味。
正美滋滋地专注嗦螺时,店主把一碗黑色的凉粉递到了我的面前:“螺蛳没有装够,送你一碗凉粉。”
完全出乎意料,抬起头时我还有点懵,片刻缓过神来:“谢谢谢谢,我正好辣得不行,这碗凉粉就是及时雨。”店主呵呵笑着摸摸头,嘴里说着“没事没事不客气”,就回到门外和顾客聊天去了。我瞥了一眼电子菜单,凉粉六元一碗。
这家夜宵店,我想我以后肯定还会来。那碗凉粉像豆腐脑一样让人感受到这家菜市场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