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画室到乡野!高校师生用画笔、直播给乡村“充电”

2025-07-18 23:43 阅读
大江新闻-江西日报原创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陈化先报道:盛夏的万载县罗城镇黎明村,稻浪翻涌间藏着生机,白墙黛瓦里透着活力。两批背着画板、带着教具的年轻人踏进村庄——江西师范大学、南昌师范学院美术学院的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师生们来了。在省审计厅驻村工作队的牵线下,他们带着专业所长走进乡村,用画笔、镜头与课堂,为这片土地注入青春动能。

一墙彩绘:为校园添彩,为梦想着色

黎明小学新建的标准化操场边,刚粉刷的围墙在烈日下泛着白光。“这里该画孩子们浇水,这里画郊游……”南昌师范学院学生蹲在地上勾勒草图,汗水顺着额角滴在画纸上晕开墨痕。两支美术团队要在120平方米的围墙上,画出“德智体美劳”的生动图景。

老师们带着学生测量墙面、划分区域,有人负责勾勒线条,有人专注填充色彩。高温下,颜料桶被晒得发烫,大家轮班到树荫下补水,又立刻回到岗位。三天后,原本单调的围墙变了模样:体育运动与农耕场景相映成趣,连墙角的杂草都成了画面里的自然元素。黎明小学老师连连称赞笑着说,这面墙成了“会说话的美育课”。

一捧扎粉:让非遗出圈,让乡愁变现

“这米浆要磨得像云朵一样细,蒸出来才会透光。”在罗城扎粉非遗工坊,传承人翻动竹匾里的粉皮,蒸汽裹着米香漫出木窗。师生们围在灶台边,看米浆变成银丝,听老手艺人讲“一捧扎粉藏着三代人手艺”的故事。

“这么好的东西,得让更多人知道。”江西师范大学学生打开直播架,镜头里,传承人的手指在粉帘上翻飞,身后是晒满扎粉的竹架方阵。“家人们看过来!这就是传承数百年的非遗扎粉,每一根都带着阳光的味道……”学生们化身主播,把扎粉的制作工艺、孝亲文化讲成故事。

不仅如此,江西师范大学设计专业的学生们还为扎粉设计了新包装:瓷白色陶罐印着“罗城古街”水墨画,礼盒里藏着扎粉制作流程图。“有文化又好看,游客肯定喜欢。”驻村第一书记欣喜地看着全新包装设计方案。

一堂美育课:用艺术播种,用爱心守护

“大家看,这抹红色像不像国旗的颜色?”罗城镇中心小学的教室里,江西师范大学学生举起调色盘,红色美育课正在进行。孩子们蘸着颜料,在画纸上画出“我的中国梦”,有的画航天飞机,有的画家乡的新操场。

除了绘画课,学生们还准备了“安全大礼包”:防溺水课上,用情景剧演示遇险自救;防校园暴力课上,教大家用手语表达“我需要帮助”。村里的孩子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这样的实践已不是偶然。近两年来,省审计厅驻村工作队牵线搭桥,50余名高校师生带着专业技能走进黎明村,从墙绘到直播,从课堂到工坊,把知识变成乡村需要的“生产力”。“高校有人才,乡村有需求,我们就是架桥人。”省审计厅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曹锐说。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