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好赣超,为家乡争光!”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邹海斌
“宜春队44名球员,有28名球员出自宜春九中,有多名主力球员曾是九中学子。”7月17日,记者来到赣超宜春队集训地探营时,宜春市足协秘书长刘骏宇透露,宜春市探索的“市队校办”,为江西足球输送了一支赣超劲旅。
宜春市的“市队校办”模式,即将市级足球梯队深度融入学校日常教学,男足、女足分别在宜春九中、宜春十中开设足球特色班。在校园里,足球少年们文化学习与生活管理由学校精心安排,专业训练则由市足协强力担纲,寒暑假更有市少年体校组织的强化集训。7年来,这条体教融合的创新之路日臻成熟,为年轻球员铺设了一条兼顾学业进步与竞技提升的坚实道路。
“我们始终致力于让足球特长生‘招得来、留得住、教得好、送得出’,打造全链条培养体系。”7月18日,宜春九中校长李长春的话语掷地有声。近年来,宜春市打通小升初、初升高的足球特长生升学通道,构建了“教师+足协教练+生活导师”的复合管理模式。宜春九中从初一到高三的六个年级均设足球特色班,配备6名优秀班主任进行精细化培育,实现了与市足协训练体系的无缝衔接。
自2018年启动足球特长生培养计划以来,宜春九中已培育足球特长生210名,其中一级运动员68名、二级运动员45名,叩开了北京体育大学、中南大学等高校的大门。
赣超球员、宜春九中即将升入高三的学生甘宵宇的成长离不开“市队校办”培养模式。小学二年级便喜欢上足球的甘宵宇,已在绿茵场奔跑了近八年。他在宜春九中实现了边训练边学习的理想状态:“这里足球氛围浓厚。”得益于系统训练与丰富赛事的锤炼,该校球员代表宜春市足球队每年参加多次全国赛事、省级赛事,在60多场高水平较量中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江西足球界都知道宜春九中。”甘宵宇自豪地说。
赣超球员、即将升入高二的宜春九中学生姚浩文,其经历折射出宜春青训的独特吸引力。小学在北京某足球俱乐部训练的他,最终在初三选择回归家乡,进入宜春九中足球特色班。“在这里,读书踢球两不误。训练节奏快、大家拼劲足,踢出成绩,未来之路自然宽广。”
谈起赣超,姚浩文向记者透露了宜春队学生球员的严格选拔:不仅考量球技,更注重生活习惯与言行修养——踢球先做人,否则无缘入选。这种植根于校园的育人理念,锻造了一支平均年龄仅19岁却纪律严明、敢打敢拼的赣超新锐。
班级联赛、趣味足球活动及技能展示,浓郁的足球文化在宜春九中的校园里芬芳怡人。这不仅让更多孩子爱上足球、拥抱运动,更成为竞技成绩喷涌的源头活水。近年来,宜春九中代表宜春市男子足球队战绩不俗:2023年全国体校杯U15第7名;2021年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男子初中组总决赛U15十六强;2024年一举夺得江西省足球联赛U16、U18桂冠及江西省足协杯男子U13冠军。
当球员们征战赣超赛场,李长春凝望着这群茁壮成长的足球少年,言语中充满期许与力量:“足球是圆的,比赛自有其规则。你们务必恪守规则,全力拼搏,踢好赣超,为家乡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