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丝路画卷 共享发展美好——2025年“一带一路”记者组织论坛侧记
驼铃相闻,舟楫相望。千百年前,绵亘万里的古丝绸之路,见证了东西方相遇相知的历史,谱写出文明互鉴的浩浩长歌。
跨越山海,大道不孤。今时今日,越走越宽的“一带一路”,惠民生、得民心、利天下,铺就了一条通向共同发展的繁荣之路。
当文明的灯塔照耀前行的正道,如何更好地将“一带一路”精彩故事传播到全世界?
7月19日,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与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江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江西省新闻工作者协会、江西日报社及赣州市人民政府共同承办的2025年“一带一路”记者组织论坛在赣州召开。
共绘丝路画卷,共享发展美好。
这是一次架起民心之桥,感受中国式现代化生动实践的媒体盛会——
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位记者组织负责人和媒体代表,齐聚赣南红土地,为共建“一带一路”营造良好国际舆论氛围。
这是一次凝聚合作共识,唱响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和声的交流盛宴——
本次论坛以“新闻力量·文明对话·推动世界现代化”为主题,涵盖“外媒眼中的文明对话”演讲分享、“一带一路”记者江西驿站授牌仪式等特色活动,含金量十足,含新量满满。
开放包容,汇聚共赢力量
“这几天,我走进了美丽整洁的乡村,参观了炫酷的现代化工厂,看见了一个更加真实立体的中国。”
“我体验了赣剧戏服拍摄,品尝了藕丝糖等传统小吃,我要把这些经历带回去和大家分享。”
…………
7月19日上午,开幕式暨主论坛开始前半小时,嘉宾席已基本坐满。等待间隙,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组织负责人和媒体代表,三五成群地分享各自的采风感受。
爽朗的笑声,畅快的交流,轻松的氛围,勾勒出一幅多元交融、相知相亲的动人画面。
“一带一路”记者组织合作平台是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记者组织,共同发起成立的国际性记者组织交流合作平台。
作为平台的常规主体活动,“一带一路”记者组织论坛围绕丝路精神,发挥记者组织在加强新闻交流、增进理解互信、推动民心相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份份诚挚的邀请,突破地域界限;一个个真挚的拥抱,跨越文化鸿沟。
“一年来,重庆驿站共接待125家海外媒体、155名记者参访交流,构建了67个国际媒体合作网络。”当首个“一带一路”记者驿站的建设成果出现在大屏幕上,全场掌声不断,灿烂的笑容洋溢在大家脸上。
论坛现场,“一带一路”记者江西驿站迎来授牌,预示着红土地将开启凝聚新闻共识,讲好“一带一路”故事的全新篇章,汇聚起从共鸣走向共赢的更大力量。
肩负营造良好国际舆论氛围的重要职责使命,江西日报社在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时代大潮下,主动融入媒体和合发展的“朋友圈”,成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见证者、参与者、推动者。
“‘一带一路’记者组织论坛为各国媒体对话交流、务实合作提供了一个开放包容的平台,也为主流媒体创新国际传播提供好经验和新思路。”江西日报社社长,江西报业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锋表示,“面向未来,江西日报社将精心打造国际传播品牌项目群,持续创作推出可视化呈现、互动化传播、沉浸式体验的国际传播精品力作,讲好丝路故事,当好桥梁纽带。”
互学互鉴,碰撞多元文化
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进入“外媒眼中的文明对话”演讲环节,嘉宾朋友们走上舞台,踊跃分享——
有对文明风尚的切身感悟。“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我都能感受到中国人民待人真诚、热情好客、乐于助人,我感觉我们就是相识已久的老朋友,这让我从心底坚信,中国是一个温暖的国家。”尼日利亚记者联合会主席阿里哈桑·叶海亚感慨道,“‘一带一路’承载的是一种文明形态,我们要继续敞开胸怀,以媒体之力增进两国之间文明的对话。”
有对文明理念的深刻理解。“2025年夏天,江西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感知中国的窗口,尤其是在瓷都景德镇,我看到经过传承保护的文化遗产,激发了现代产业创新发展的活力,我想这就是历史文化与当代文明的有机融合,我要为中华文明旺盛恒久的生命力点赞。”土耳其媒体创新技术协会主席穆斯塔法说。
有对文明未来的美好期许。从事新闻工作多年的秘鲁记联调查新闻部主任罗布勒斯,目睹了中秘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给自己家乡带来的积极变化。她说,我们要从“一带一路”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深入开展教育、科学、艺术等各领域人文合作,形成多元互动的文明交流格局,携手奔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体育无国界,人类心相通。
去年,“一带一路”记者组织合作平台向全球发起了“我的马拉松”全球微视频征集展示活动。在平台成员组织和国际体育记协的大力支持下,征集国内外主流媒体及相关机构作品180余部,自媒体博主投稿作品264部,带来了关于体育文明的交流热潮。
论坛现场公布了“我的马拉松”全球微视频征集展示活动十佳作品名单,并宣布《我的马拉松》主题曲在各大平台正式上线。
流动的光影,优美的旋律,将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们在奔跑中展现的坚持、热爱和奋斗,淬炼成鲜明的文化印记,见证着人类共通的情感共振。
同向同行,坚定前进信心
追求的是发展,传递的是希望。
行走在“一带一路”这条携手前进的阳光大道上,媒体人在世界各地遇见了许多有温度有深度的故事,也源源不断地把“一带一路”精彩故事传播到全世界。
埃塞俄比亚法纳媒体集团总编辑塞拉姆·特肖梅动情地分享了一个咖啡商的故事。在采访中,她了解到,一位名叫阿哈杜·乌布舍特的年轻咖啡出口商,原来只能依靠速度缓慢的卡车把咖啡豆运往吉布提港,缓慢的速度导致咖啡常常在抵达市场前就已变质。如今,得益于亚吉铁路这个“一带一路”项目,阿哈杜的咖啡豆在短短12小时内便能抵达吉布提港,保持新鲜的咖啡豆顺利出口,还卖出了理想的好价钱,阿哈杜的收入因此增长了两倍。阿哈杜的经历,正是千千万万因“一带一路”倡议而显著改善生活的埃塞俄比亚人的缩影。
人民日报社国际新闻版责任编辑赵益普从他曾经的驻外经历中,选取了鲜活案例。在菲律宾吕宋岛北部,由中方承建的奇科河灌溉工程项目,解决了困扰当地多年的灌溉问题,为约8700公顷土地提供长期稳定的灌溉水源,惠及5000多家农户;在缅甸酿通彬村学校,共建“一带一路”项目让崭新的教学楼取代了原来的茅草屋,孩子们上课时不再担心风雨蛇虫,教室安装了电风扇、电灯,成为当地最好的学校之一。
在“媒体使者”讲故事活动环节中,8名中外“媒体使者”用生动的语言、真诚的情感,分享采访瞬间,共话媒体责任。
塞尔维亚记者拉瓦认为,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一带一路”倡议的丰富内涵是记者的责任,要通过真实、负责的报道打破刻板印象,真正促进相互理解。同时,加大在联合媒体项目、记者互访机制及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合作,使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深入人心。
信心越来越强,道路越走越宽。
为深化全球记者协作、促进新闻交流,“一带一路”记者组织合作平台从今年起正式推出“国际记者之家”志愿者计划,招募各国媒体驻当地新闻工作者,共促人类文明进步与世界和平发展。顺应共同的期许,11家记者组织负责人上台领取证书,在闪光灯下定格这一充满意义的时刻。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与会嘉宾表示,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各国媒体应秉持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推动构建多元立体的全球文明对话合作网络,创新表达、深化友谊,用媒体传播的力量跨越山海阻隔,汇聚全球合力。
江西日报全媒体首席记者 宋思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