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辉明:服务“一带一路”的律师
以涉外法律服务为桥,连接中国与中亚,王辉明作为惟民(比什凯克)律师事务所的创办者之一,带领团队从“一张桌子”起步,成为当地最大律所,为“中吉乌铁路”等“一带一路”重点项目提供法律保障。短短一年,他们翻译大量法律文本、出版《赴吉投资法律及政策简明问题》手册,助力中资企业规避风险。如今,王辉明正推动在吉成立首个中国海外法律援助中心,让中国公民在异国他乡有援可求,在“一带一路”上架起法治合作的新通道。
◎文/图 王政 新法治报·赣法云记者方维芳
王辉明(右)在中吉乌铁路项目部现场(图/受访单位提供)
人物简介
王辉明,1970年10月出生,现任江西惟民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中亚国际仲裁法院联席院长、中国区总代表,吉尔吉斯斯坦全国律师协会中国事务办公室中方主任。
中国律所的中亚“前哨”
秋风染黄了比什凯克的街道。在这座以雪山为背景、苏式建筑交织的城市里,图鲁斯别科瓦街“109/3”号的办公室灯光常常亮到深夜。这里,是江西惟民律师事务所在中亚的“前哨”——惟民(比什凯克)律师事务所,也是首家在吉尔吉斯斯坦落地中资律所。
约200平方米的办公区里,20位中国律师和吉国律师并肩作战,在此共同面对一系列复杂的跨境法律文本与法律事务。主要发起者兼首席顾问的王辉明,如今每年有近三分之一的时间在这里度过。
在过去一年中,王辉明见证了惟民(比什凯克)从“一张办公桌、一位律师”成长为当地最大的律所,也见证了中吉两国经贸等全领域合作日益密切的脚步。2024年4月,惟民(比什凯克)正式营业,王辉明带领团队投身涉外法律服务,第一件事是翻译、汇编吉尔吉斯斯坦及周边国家的法律。仅仅一个月,他们就将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主要国家的现行法律法规译成中文,并自费编印了5000册《赴吉投资法律及政策简明问题》,免费发放给在吉中资企业和同胞。
“帮助大家规避风险、少走弯路,是我们服务的意义。”王辉明说,这些努力得到了认可,也带来了机遇。
2024年12月,“一带一路”上的新动脉——中吉乌铁路正式开工。凭借提前布局和过硬的专业实力,惟民(比什凯克)从众多国际律所中脱颖而出,获聘请该项目总承包商常年法律顾问,承担起BOT投融资、股权合作、EPC工程总承包等在内的多项复杂任务。项目现场的临时办公室里,王辉明经常熬夜研读合同文本,带领团队用中吉乌三国法律条款与国际惯例攻克诸多法律适用难题。
服务“一带一路”开新局
今年开始,王辉明积极推动在吉尔吉斯斯坦全国律师协会设立“中国事务办公室”,这是全球范围内首次由外国国家级律师协会成立的对华工作部门。
王辉明还带领涉外律师团队首次在比什凯克成功举办首届中资企业赴吉投资创业法律风险难点与热点研讨会,赴乌兹别克斯坦设立江西省本土律所第二家境外分支机构——惟民(塔什干)律师事务所,并开始为多家乌中资企业提供境外法律尽调、企业注册、争议解决等法律服务。如今,王辉明及其团队正在为包括“中吉乌铁路”建设项目在内20余个中亚国家重大投资项目提供法律服务,所服务项目投资总额达100亿美元,服务的中资企业数量达50余家。
11月4日,王辉明再次踏上了前往比什凯克的航班,手机日历里密密麻麻地写着未来几个月的计划,其中最近的,就是11月11日吉尔吉斯斯坦(中国)公民法律援助中心正式成立的日子。从江西到比什凯克,跨越的不仅是近5000公里的地理距离,更是江西律师服务“一带一路”的现实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