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农业领域的执法尖兵
11月的赣江之畔,寒露浸衣,江风刺骨。吉安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副支队长李洪与队员们,静伏于岸边的草丛紧盯江面,等待一条被群众举报的电鱼船。两个小时后,非法电鱼船靠岸被当场查获。
这样的夜间执法,只是李洪23年执法生涯中寻常的一幕。从打击非法捕捞到调解农资纠纷,从守护“舌尖上的安全”到推动禁捕退捕,李洪用行动诠释着一名基层执法者的责任与初心。
◎文/新法治报·赣法云 徐雯 记者王晓明
李洪(中)在执法检查(图/受访者提供)
人物简介
李洪,1978年5月出生,现任吉安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副支队长。曾获得农业农村部“亮剑2017”系列渔政专项执法行动工作成绩突出个人、“江西省农业综合执法技能大比武三等奖”“江西省农业综合执法技能大比武个人风采奖”。
坚守执法一线23年
2002年参加工作以来,李洪一直奋斗在农业行政执法一线。“当时农业执法是个冷门岗位,很多朋友没想到学法律的我选择这个岗位。”李洪说,他是农村走出来的,对农业有着天然的感情。
尽管当时对农业执法“没有太多概念”,他还是毅然选择了这条路。这一干,就是23年。从农药种子监管到非法捕捞打击,从化肥饲料检查到宅基地执法,李洪见证了农业执法领域的不断拓展,也亲历了这支队伍从弱到强的历程。
“我刚参加工作时,农业执法队伍建设都很薄弱。”李洪说,“农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全靠自己摸索学习。”
参加工作以来,李洪已参与办理农药、种子、渔政、肥料、粮食、动物防疫等案件150起。如今,他已成为全省农业执法领域的资深专家,经常接到各地同行的咨询电话。
打击非法电鱼,是李洪的日常工作。执法人员与违法者的较量如同水上“游击战”。电鱼船吃水浅、速度快,不法分子熟悉每一处暗礁;执法艇却因吃水深,常被迫搁浅。
2023年,《江西省“五河”干流禁捕退捕工作实施方案》出台,这场生态保卫战迎来转折点。所有持证渔船统一上岸,渔民通过转产就业、公益岗位安置“洗脚上岸”,渔船进行回收注销。更让李洪欣慰的是,一些老渔民被返聘为巡护员,从“捕鱼人”变成了“护渔人”。
“他们最了解水域情况,知道哪里容易发生违法行为。”李洪说,“通过严厉打击,赣江吉安段鱼类资源明显恢复,连对水质要求极高的娃娃鱼都出现了。”
执法背后的温度与智慧
“站在群众角度看问题,帮助他们争取合法利益。”这是李洪一直保持的理念。
前些年,一名外地肥料商通过“忽悠团”模式在吉安市高价销售劣质肥料,将原本每袋50元的肥料卖到100元。等农民发现肥效不足、上当受骗时,对方早已携款潜逃。
李洪多次致电湖北的肥料生产厂家,从情理、法理多角度耐心劝导,最终说服厂家退还农民数万元货款。“这个问题的解决,全靠法律分析和耐心沟通。”当李洪把一笔笔退款送到农户手中后,农民们很高兴,他也感到高兴。“农民挣钱不容易,绝不能让他们流汗又流泪。”在农资纠纷调解工作中,李洪始终以维护农户权益为先,严格执法,守住底线。据统计,近年来,他成功调解农资纠纷86起,挽回农户经济损失130万元。
如今在吉安,越来越多的农民在遇到农资纠纷问题时,会找到农业农村局求助。“我们这支队伍存在的意义,就是让群众知道,始终有人为他们守护。”李洪说。
23年光阴流转,对李洪来说,始终不变的是那一份质朴的初心:“既然选择了这个岗位,就要守好脚下这方土地,护好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