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实践中,本土文化构成了肥沃的土壤,它不仅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素材,还蕴含着鲜活的人物形象和生动的细节,是一座值得深入挖掘的文化宝库。党校作为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和党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是传播和研究党的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是党员干部提高文化素养的重要场所,是展现地方文化品位的重要平台。聚焦当前坚定文化自信、加快建设文化强省强市的目标,地方党校应充分发挥文化传播主阵地的作用,以干部培训为渠道,借助地域特色、传播地方文化,讲好“本土故事”、传播“当地声音”。
将讲好“鹰潭故事”和干部培训结合起来,夯实文化自信的根基。江西是文化资源大省,在中华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作为赣鄱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地区,鹰潭的文脉如同一条悠长的河流,流淌着五千年的农耕文化、四千年的制陶文化、三千年的崖墓文化、两千年的道教文化以及一千年的书院文化,不同种类、不同时期的灿烂文化在这片土地上交相辉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鹰潭文化。这些文化如同鹰潭的根与魂,深植于这片土地,滋养着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也增强了我们面对新时代新征程时切实坚定文化自信的底气。《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和《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中均提出,要在干部教育培训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要在干部培训中讲好“鹰潭故事”,党校就要深入挖掘和研究鹰潭的历史文化资源,展示出本土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将讲好“鹰潭故事”和干部培训结合起来,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红色历史是鹰潭城市印记的重要组成部分,周坊镇、上清镇、白田乡、高公寨……数不胜数的红色遗址代表的不仅是一次次革命历史事件,更是鹰潭人民心中不朽的丰碑。这片土地上的红色故事见证了革命先烈们的英勇斗争,也承载了革命精神的传承。党校作为党的“红色学府”,要建设坚守信仰、丰富内涵、成风化人的文化阵地,就要收集好、整理好、宣传好这些红色故事、红色文化、英雄人物、先进事迹,用好培训、宣讲、讲堂、教材等渠道和载体,在鲜活的课堂中宣传文化品牌、在典型故事中传播新时代精神,让“鹰潭故事”活起来,引导鹰潭人更加深入地了解本地红色历史文化,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进一步提升文化育人影响力。
将讲好“鹰潭故事”和干部培训结合起来,擦亮文化品牌的底色。在当前文化多样性和传播复杂性日益突显的时代背景下,打造地方先进文化品牌、淬炼文化精品,是传承与创新本土文化和建设文化强市的有力抓手。鹰潭的道文化、铜文化、书院文化等都是独具特色的亮丽品牌,党校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持续加强对本土文化品牌的学习、研究、阐释,不断推出有深度、有特色、有参考性的研究成果。此外,还可以创新讲述方式,带领学员到各个文化地标参观、学习,通过现场教学、体验互动、文艺表演等多种教学活动形式,带动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了解和认识本土文化,增强履职本领,为地方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党校教学承载着阐释和发扬本土历史文化的使命任务,讲好“鹰潭故事”,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展现鹰潭的历史风貌、文化风采,是赓续本土文脉、凝聚奋进力量的一项有力举措。要做好这项举措,还需进一步提升本土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赓续讲好本土文化故事、激活本土文化基因,让鹰潭的文化和历史在新时代绽放出新的夺目光彩。
(作者单位:鹰潭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