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安草蜥:精通断尾逃生术
2025-04-18

  在江西阳际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隐藏着一种独特而鲜为人知的小型爬行动物——崇安草蜥。自1926年在福建崇安首次发现并命名以来,它在此后几十年间犹如人间蒸发一般销声匿迹,直到2002年才在安徽黄山再次被记录到,江西阳际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已知其在江西境内的唯一分布地。

  崇安草蜥身体瘦长,通体翠绿,可以与周边的植被完美融合在一起。这种卓越的伪装技能可能是其几十年来都未被发现的原因之一。崇安草蜥体侧腹缘还有一条醒目的白色纵纹,背部的鳞片呈颗粒状,为其增添了一份独特的质感。

  崇安草蜥有着一条夸张的长尾,长度可达体长的三倍,像一条柔软的鞭子,可以在跑和攀爬的时候起到平衡作用。当遇到危险时,崇安草蜥还能通过自动断尾来逃脱捕食者的追捕,断掉的尾巴会在原地持续摆动数分钟,可以有效地吸引捕食者的注意力,崇安草蜥则趁机逃跑,逃脱后的崇安草蜥用不了多久就能长出新的尾巴。

  崇安草蜥的食性较为广泛,蛾类、蜘蛛、蝗虫类和昆虫的幼虫等都是它们的美食。崇安草蜥在捕食时,会凭借敏锐的视觉和嗅觉,迅速锁定目标,然后以闪电般的速度出击,将猎物一举擒获。

  崇安草蜥为中国特有物种,已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三有”名录),并在2004年被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易危(VU)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