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余江这套组合拳,为微短剧产业解决了从剧本创作到发行推广的全流程问题,曾经的“沉睡楼”成功变身“影视明珠”,焕发出勃勃生机。
腾飞:全链条生态的县域突围
拾方光影影视基地正式运营以来,吸引全国各地剧组入驻,拍摄微短剧百余部,给当地带来更多人气和财气。
《再世为王》《换亲》《登堂入室》《母爱无声》等剧集,都是在拾方光影拍摄完成的。其中,微短剧《再世为王》上线72小时充值金额突破900万元;6部出口欧美地区的微短剧中,《蚀骨危情》充值金额1100万美元。基地还和300部微短剧剧组成功签约,发展态势良好。
“在这里拍摄极为便利,影视基地一期和二期拥有121个室内场景,让我们无需耗费时间外出转景。”回忆起2024年的拍摄经历,《燃烧吧!村BA》导演洪虎赞叹不已。当时部分镜头需要大量群众演员,镇村干部迅速组织百余名村民,利用闲暇时间全力支持拍摄。
截至2024年底,已有160多个剧组在这里完成拍摄。拾方光影副总经理张俊杰介绍:“自拍摄基地建成运营以来,基本每天都有剧组来拍摄,这里能满足20个剧组同时开工且互不干扰。”从2023年11月开始营业,到2025年1月开放第二期场景,2024年有271部剧在基地拍摄,今年预计会增长到582部,余江拾方光影基地已形成“拍—制—播”的完整产业链。
随着基地的不断壮大,拾方光影对余江区的投资环境愈发认可,也加快了在当地的布局。张俊杰表示,此前基地输出内容主要集中在微短剧领域,如今,基地吸引了更多当地产业、文化等多元影视项目入驻,为未来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
4月19日,一部以眼镜文化为核心的科幻情感短剧《来自镜中的你》在拾方光影影视基地盛大开机。该剧创新性地将非遗技艺与数字科技相融合,通过镜面时空穿梭的奇幻设定,串联起跨越百年的家国情怀与情感羁绊。剧情围绕“中国眼镜之乡余江”展开,将中童镇200余年的制镜历史和技艺融入创作主线。
如今,余江眼镜等产业亟须新的品牌叙事和宣传方式,以吸引年轻一代消费者。中童镇镇长张俊文在开机仪式上表示:“《来自镜中的你》在中童开拍,是中童镇探索‘产业+影视’融合发展的新路径,也是中童镇特色产业连接外界的‘新窗口’。”
裂变:微短剧“梦工厂”成乡村“掘金宝地”
微短剧基地建成后,周边原本宁静的村庄变得热闹非凡。剧组往来频繁,村民们也随之忙碌起来,迎来了增收致富的新机遇。
目前,基地每日需要供应1200多份盒饭,这为周边村民提供了一大批工作岗位。
群众演员也成为当地热门职业。“好多热门短剧里都有我的身影,我也成明星啦!”紧邻基地的爱国村村民郑冬萍兴奋地说。47岁的她从小怀揣演员梦,如今在家门口实现了梦想,不仅每天能挣150元以上,剧组还提供餐食。
像郑冬萍这样在家门口当群众演员的村民还有1800余人,演员年龄覆盖各个年龄段,能够满足不同类型剧组的创作需求。这些村民大多来自中童镇及周边区域,此前从未接触过演艺工作。通过参加余江区就业创业服务中心举办的表演培训,他们逐渐掌握表演知识,感受到影视文化的魅力。
从基地建设到日常经营,各个环节都能为附近村民提供就业机会,无论是照看道具库,还是为剧组提供餐饮、交通等服务,都能看到村民们的身影。
剧组需要临时用工时,爱国村党支部书记方春明就会在微信群里“吆喝”。他给村民们算了一笔账:“在剧组干活,日薪约170元。大家利用闲暇时间做零工,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此外,周边乡村里有年代感的祠堂、牌坊、村委会大礼堂等建筑,也成为剧组青睐的拍摄场景,剧组会租用当地村宅、民宿。
村民艾大贵因自家房子造型别致,搭上了微短剧拍摄的“便车”。他喜滋滋地说:“自从有了拍摄基地,我家经常接待剧组,出租场景拍戏增加了不少收入。”一个微短剧拍摄基地,为村民和村集体开辟了增收新渠道,也让美丽乡村的建设成果得到更好的保护。
当前,中国微短剧市场正持续进化。随着影视基地综合配套不断完善,余江将继续打造影视产业区,力争在3到5年内,建成全国有影响的短剧生产中心。从政策创新到文旅融合,从技术赋能到出海布局,余江正在深入掘金短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