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在信江新区市民广场遛狗玩耍。
我市各商场、超市禁止宠物进入,并在门口设有宠物笼。有些市民遵守规定,将宠物狗放进宠物笼内。
随着越来越多的家庭饲养宠物,“毛孩子”也逐渐成为家庭的重要成员,携宠出游成为新趋势。近日,铁路部门在京沪高铁部分车次试点高铁宠物托运服务,铁路12306APP也同步推出“宠物托运”功能,再一次让宠物权益成为群众热议的话题,也让“人宠友好”四个字被频繁提及。如何更好地对待宠物,促进人与动物和谐共处?当前还面临哪些困难和挑战?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1
宠物经济火爆,“毛孩子”权益备受关注
何女士是资深爱宠人士,日常出游都带着猫猫狗狗。但在筛选酒店时,与别人对比价格、地段等因素不同,何女士更关注是否允许宠物入住。
何女士告诉记者,当前很多酒店、民宿是不接受携宠入住的。例如,鹰潭市区的火车站、凯翔新天地附近,很多酒店就明确表示了不可带宠物一起入住。所以,出去游玩时想找到可以携带宠物且地段好的酒店很难。
即便订好了酒店,何女士仍有担忧。据何女士介绍,允许携带宠物入住的酒店,通常会对宠物的证件、数量、品种、体型大小等有所要求,但预订时酒店说明里却不会标注。
记者通过线上预约平台搜索发现,何女士所说的情况确实存在,允许携带宠物入住的酒店、民宿并不多,而且相关页面对宠物的限制条件几乎没提,但有的酒店表示会收取额外费用,有的表示不会。记者致电酒店询问,才被告知对宠物体型还有限制。
对此何女士认为,现在越来越多的商家瞄准宠物经济这块“蛋糕”,但关键是做好服务,落实细节,减少不必要的出行障碍,给不同消费者带来良好的服务体验。
除了外出游玩存在不便之外,爱宠人士、养宠人士表示,日常生活中,一些场所也存在被“歧视”的感觉。例如,商场、超市、餐厅内禁止宠物进入。
记者走访发现,我市各商场、超市禁止宠物进入,并在门口设有宠物笼,但无人员管理和劝导,这也引发了一些非养宠人士的不适。采访中,不少市民表示,在商场里经常能看到带宠物逛街的,甚至有的不牵宠物绳,让狗狗随意跑动,给其他顾客带来困扰。
“因为每个人对待宠物的态度是不一样的,喜欢的很喜欢,但是你不能保证所有人都喜欢。”市民宁凯认为,“外出遛狗时牵绳,对狗对他人都是一种保护,也有利于营造一个和谐的环境。”
室外场所人宠矛盾的情形同样不少。
信江新区市民广场是市民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在此散步游玩的人群中就有不少养宠人士,但这也引发了一些非养宠人士的不适。
“人会因性格、家教不同,表现出不一样的行为,‘毛孩子’也一样,不能一概而论。特别是宠物犬,经过驯化后,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很温顺、亲近人,不应该被歧视。”养犬人士果果和小刘希望,“大家不要戴着有色眼镜去嫌弃它们。明显的嫌弃行为,不仅伤害狗狗,也让我们这些宠物主人感到不被尊重。”
2
人宠“双向友好”成趋势,管理却碰上难题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仅“问政鹰潭”平台就收到十余条涉及养犬扰民、养犬纠纷的投诉;市公安局月湖分局也接到59起请求处置犬只的警情。最近的一起是4月5日,有群众报警称,一条烈性犬主动攻击行人,造成人员受伤。
市公安局月湖分局特巡警大队教导员洪新军告诉记者:“以往遇到狗伤人类警情时,我们会携带警械、网兜等装备前往处理。但到了现场后,如果发现是大型的、攻击性强的犬种,为了减少猛犬伤人的风险,还可能通过武器将犬击毙。而现在我们整合了辖区内群防群治资源,这里面就有专业的驯犬人士,遇到此类猛犬伤人的警情后,会第一时间取得他们的支持,以他们的专业性处理此类事情更加得心应手,更为人性化,也更安全一些。”
“人宠矛盾”如何解决?公共空间饲养宠物的权益边界又在哪?对此,不少市民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市民汤志强说:“我觉得应该遵循公共利益优先,合理兼顾宠物主人和公共权益的原则。除了一些特殊的犬种之外,比如导盲犬可以进入室内公共场所之外,一般的宠物在公共场合还是不要随意奔跑吠叫,干扰他人的正常生活,这样才可以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市民黄晓雅则表示:“公共空间可以合理使用部分区域让宠物进行活动。规定的宠物活动区域,可以让小宠物在里面玩耍。就像广场舞大妈和打篮球的小伙子会分时分段用场地一样,遛狗遛猫也可以‘错峰出行’。最终让不养宠的和养宠的人都能过得舒坦,而不是‘一刀切’地禁止或者放任不管,可以让人宠和谐共处。”
记者手记
“吸猫撸狗”逐渐成为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在宠物经济火热的背后,“人宠矛盾”也引发广泛关注。
从记者调查的情况来看,养宠人士和非养宠人士并非对立关系,也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这需要相关部门进一步探索更合理的管理办法,满足大家饲养宠物的需求。同时,养宠人士也要切实负起责任,谨守行为边界,做到文明饲养。尊重差异、相互理解、遵守规则,才能在兼顾公共利益的基础上找到最好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