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工程,是党团结和联系广大教师的桥梁纽带。高校教师党支部是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教师党员的基本单位。本文论述了如何把党建工作与高校专业建设工作相融合,与学生的实际需要、学科建设、学生培养和教学活动紧密地联系起来,促进党建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良性互动。
党建与学科发展的融合
不断创新党建活动形式,把党建活动与学科建设有机结合,从而促进学科建设的不断完善和提升。第一,开展学科主题党日,定期举办以学科建设为主题的党日活动,组织师生参与学科讨论,深入了解学科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共同制定解决方案。第二,鼓励党员积极申报学科研究项目及横向课题,通过科研项目的推进,推动学科建设向纵深发展。第三,定期组织学科建设座谈会,邀请师生代表参加,就学科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深入讨论,形成共识,推动学科发展。第四,组织党员开展学科建设调研活动,深入了解师生对学科的需求和建议,为学科建设工作提供决策依据。高校党建工作要把学科建设与党建工作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党组织的组织优势、组织功能和组织力量,促进学科建设良性发展。
党建与学生培养的融合
高校党建工作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密切关系,主要是加强党组织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首先,定期组织开展党课教育活动,邀请专家学者授课,围绕党的政策理论、历史知识等内容,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其次,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如主题讲座、座谈会等,围绕社会热点、时事政治等话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增强学生的思想政治认同感。再次,通过集体讨论、个别辅导等形式,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导,使学生认识到党的优良传统,了解党的光荣历史,坚定对党的信念。
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好党员先锋模范和带头引领作用,带动学生积极参加各项学习、科研和社会实践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一方面,党员应积极参加学生活动,如学术讲座、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等,与学生交流互动,展现党员的良好形象,激励学生积极向上。另一方面,组织党员开展志愿服务、文明礼仪教育、科技创新等示范活动,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指导和帮助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促进学生不断成长发展。因此,将党建工作与学生教育工作相结合,能够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党建与教学改革的融合
高校教师党支部应积极参与学院的教学改革工作,促进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一是构建党建工作与教学改革协作机制,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和实践探索,形成党建引领教学改革的良好氛围。二是组织党员教师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作为典型教师示范授课或进行教学观摩,促进教学经验的交流和分享。在党建活动中,安排教学研讨、教学成果展示等环节,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党组织要加强对党员教师的教育培训,提高党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服务。一是建立党员教师先进典型的宣传激励机制,鼓励党员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激发广大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创造力。二是构建党建学习平台,为高校教师党支部党员提供教学理论知识、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的培训资源,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三是完善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促进教师之间的教学资源共享与交流,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和教学质量。
党建与教师提升的融合
把党建工作与教师提升工作有机融合,以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和党性修养的双重提升。在实践中,可以采取“党建引领教师提升、教师提升服务党建、党建与教师发展”相结合的形式,探索“党建+融合”工作,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到党建和教师队伍建设的全过程。
高校在党组织领导下,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师培训、学术交流等活动,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教师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党建工作提供智力支持和专业指导,积极参与到党组织的各项活动中来;坚持把党建工作贯穿于教师成长的全过程,借助评优评先、岗位晋升等方式,激励教师积极参与党建活动,形成良好的党建氛围;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为教师个人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建议设立荣誉表彰激励机制,创设“红烛先锋”等党建专项表彰,设置“党建创新奖”“组织建设标兵”“思想引领模范”等多个奖项,每年评选一次,将获奖情况记入教师的个人档案,并在校园官网、宣传栏公示。建议党组织制定相关政策措施,为党建与教师提升的融合提供组织保障和政策支持。因此,将党建工作与教师队伍建设相融合,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在党建引领下,以共生融合的理念打造教师队伍,以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从而探索出一条以党建促发展的教师队伍建设路径。
综上所述,高校党建工作与学科发展、学生培养、教学改革及教师提升的深度融合,是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教师党支部作为党建工作的前沿阵地,需以系统性思维统筹推进党建与业务协同发展,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学科建设的“创新动力”、学生成长的“思想引领力”、教学改革的“实践推动力”及教师发展的“职业续航力”,让红色基因在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中生根发芽,为培养兼具专业素养与政治信仰的时代新人提供坚实保障,推动高校在服务国家战略、助力教育强国建设中展现出更大作为。
(作者单位:蚌埠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