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三大规律” 提升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针对性
2025-06-28

  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培根铸魂工程的重要抓手,在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教育征程中,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如同贯穿大中小学育人全程的生命线,其科学性与系统性直接关乎思想政治教育的铸魂成效。当前,面对学生认知规律的阶段性跃迁、社会发展需求的动态更新,唯有深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与学生成长规律,才能破解各学段思政课衔接不畅、育人合力不足的现实困境,让价值引领的种子在不同教育阶段生根发芽、次第开花。这既是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必然要求,更是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题中应有之义。

  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筑牢一体化构建基础

  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是按照人们的思想、行为变化的特点和规律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遵循。作为铸魂育人的系统工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必须立足这一规律的双重维度:对外遵循思想政治工作与社会发展的互动规律;对内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认知规律。

  其一,从思政课一体化的外部协同层面来看,需要把握思想政治工作与社会发展协同共生规律。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揭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遵循。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指导本质上属于社会意识范畴,这决定了其必须始终立足社会存在的客观基础。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要紧扣培根铸魂的核心要义,培育学生精准洞察当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战略视野,培养学生回应时代之问的责任自觉。

  其二,从思政课一体化的内部运行机制来看,需严格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在规律。其中,“适应超规律”指教育者的教育活动既要契合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基础与发展需求,又要超越其原有基础,体现社会对思想政治品德的规范要求。这一规律的矛盾运动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要求教育者必须精准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阶段性特征与连续性要求。在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过程中,既不能因强调基础性而简单重复各学段内容,也不能因追求高阶性而割裂育人目标的整体性,而应既锚定长远理想信念的塑造目标,又聚焦学生当下的实际需求,最终推动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从“实然”状态向“应然”境界的质性跃升。

  紧扣教书育人规律,提升一体化教学效能

  思政课的价值引领需贯穿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应遵循教书育人规律统筹推进,以科学的育人方式培育时代新人。

  其一,从价值引领的维度出发,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实现教书与育人的有机融合。教书侧重于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育人侧重于价值观塑造与人格养成,二者在教育活动中相互渗透、协同推进。这意味着,教书与育人不能彼此割裂、各自为政,而应实现纵向跨学段衔接、横向跨学科协同的有机贯通。具体而言,在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协同育人的过程中,教育者需秉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的理念,在知识讲授中深化价值内涵,在技能培养中融入品格塑造,最终实现学生知识体系与价值体系的同步构建。

  其二,从实践层面来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以教育教学规律为根本遵循。这要求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必须立足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构建育人体系。一方面,需认识到人的需求具有动态演进、逐步丰富的特性。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处理好“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既要坚持沿用经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又要结合时代变革,深耕育人内涵,创新方法载体。另一方面,需认识到教书育人规律是动态发展的。教育者需立足育人实践,聚焦社会发展新挑战,深化对教书育人规律的认识并推动实践创新。

  顺应学生成长规律,强化一体化育人实效

  学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对象,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紧密围绕学生成长规律,促进各学段学生全面发展。

  其一,需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核心理念。人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既遵循顺序性,又呈现阶段性差异。这要求思政课在不同教育阶段不能“一刀切”,而应因材施教。具体实践中,思想政治教育需紧密贴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体现清晰的进阶逻辑。同时,需强化顶层设计,实现各学段间的精准衔接,构建由浅入深、螺旋上升的教育体系,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奠定坚实基础。

  其二,需激发学生内生动力,培育贯穿各学段的自主学习能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应兼顾灌输性与启发性。教学内容与形式需贴近学生兴趣,引发情感共鸣;同时,需激发学生的能动性,通过设置开放式问题、组织小组讨论等方式,增强学生自我管理与自我教育的主动性,使思政教育真正内化为自我成长的动力。 

  从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筑牢协同根基,到教书育人规律贯通价值与知识,再到学生成长规律激活主体动能,三重规律的辩证统一推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稳步前行。它们既如经纬交织般构建起各学段思政课螺旋上升的内容体系,又似动力引擎般驱动理论认知与实践养成的协同共进。将规律认知转化为育人实践,才能使大中小学思政课真正成为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关键课程,在循序渐进、因材施教中,为党和国家事业培育一代又一代心怀“国之大者”的栋梁之材。

  (作者单位: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