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堂中的红色文化教育创新路径探索
2025-07-02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精神文化结晶,是蕴含着丰富红色资源和厚重文化内涵的先进文化形态,是我们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不断取得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其核心在于传承革命传统,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和奋斗精神。它作为一种先进的文化形态,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强大动力。红色文化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也为全面推进文化强国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如何在思政课堂上运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做红色资源的保护者和传承者,挖掘红色基因的时代价值,对广大思政课教师来说尤为重要。红色文化不仅蕴含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优良作风,也为新时代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宝贵资源。

  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堂的价值意蕴

  以红色文化资源感召青年学生的报国之心。红色文化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建立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之上,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和地域印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爱国主义是人民对本民族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同时也流淌在每个青年学生的血液里。立足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方位,青年学生应准确认识世界发展大势,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最理想的途径之一。

  以红色文化资源充盈青年学生的精神世界。红色文化资源内涵丰富,既包括革命历史遗址、红色经典著作,也包括革命圣地与革命英雄事迹。红色文化作为对青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最有说服力的教材,记载着中国革命可歌可泣的历史,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对青年学生进行教育,不仅可以充盈他们的精神世界,也可以厚植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红色文化时刻都在闪耀着理想的光芒,其光芒不仅在于对真理的追寻、信仰的坚守,也是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奋斗。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可以帮助青年学生深刻感悟革命先辈高尚的道德品质,激发青年学生的爱国之情与强国之志。

  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堂的路径探索

  青年学生要自觉承担红色文化传承任务,铸就崇高的理想信念,做社会主义建设的优秀接班人。新时代青年学生既是红色基因传承教育的对象,也是红色基因传承实践的主力军,所以用红色文化资源加强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显得格外重要,既可以帮助青年学生了解革命烈士为了实现国家解放和民族独立作出的英勇贡献,也可以帮助青年坚定理想信念,树立为国为民的家国情怀。因此,青年学生要注重从不同角度去汲取红色文化中的精神力量,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传承发展红色文化。如青年学生可选择《红岩》《星火燎原》等经典著作,采用“学术解读+青春演绎”模式进行解读,历史专业学生可撰写相关分析文章,戏剧社团则可尝试编排片段短剧,通过线上读书会同步直播,形成“文本研读—艺术再现—思想碰撞”的认知闭环,主动了解、学习和传播红色文化。同时,广大青年学生还要有传承红色文化精神的主体意识,主动融入、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课内外红色文化学习活动,深化对红色文化的认知。在红色文化学习、传播过程中积极塑造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坚定红色文化自信,推进红色基因传承,增强对党和国家以及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答卷。

  打造“行走的思政课”,让学生走出课堂,汲取真理和信仰的力量。可以组织学生深入革命旧址、纪念馆、烈士陵园等红色教育基地,通过场景还原、角色扮演、历史情境模拟等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革命先辈的信仰选择与牺牲精神,体会革命年代的艰辛与信念的力量。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青年学生的精神世界,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途径。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将红色文化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通过宣传栏、校园公众号等社交平台传播英雄烈士的感人事迹,引导青年学生树立崇高志向,增强青年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

  加强师资建设,提升教师的红色文化教学水平。大学教师是对学生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的重要力量。首先,要加强红色文化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和培养,注重选拔具有深厚红色文化知识底蕴和丰富思政教育经验的优秀教师,探索组建专门的红色文化教研室,定期组织开展红色文化理论学习、教学方法探讨、实践经验分享等方面的学习培训,提升教师的红色文化素养和教学能力。其次,要组织教师系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重点掌握红色精神谱系(如红船精神、长征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的核心内涵与时代价值。再次,广大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运用数字技术赋能课堂,利用AI生成式工具创建“与革命先辈对话”互动程序,通过革命场景再现,增强教学感染力;也可以设计“历史情境再现”课堂,对革命场景进行真实还原,引导学生深度参与其中。这些做法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增强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更好发挥思政教育的作用。

  综上所述,红色文化是思政课堂的鲜活教材,融入其中能感召青年报国心、充盈精神世界。青年学生应主动传承红色文化,高校需打造“行走的思政课”,教师要提升教学水平,共同让红色基因在青年中传承,为强国建设注入精神力量。

  (作者单位:蚌埠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