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打破医务人员一岗定终身壁垒,畅通能上能下“双通道”。在贵溪市总医院,一场覆盖18个临床科室的主任岗位竞聘引发关注,39%的调整率让“能者上、庸者下”成为现实。鹰潭市中心城区总医院对医院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实行“三年一聘一考核”管理;余江区推行中层干部竞聘与重要岗位轮岗制度,调整干部35人次,增强队伍生机活力。
薪酬激励焕发队伍内生动力。鹰潭市实行全员“基本薪酬+绩效薪酬”,推动绩效分配向临床一线、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突出贡献者倾斜。一线医护人员平均绩效较改革前增长10%,全市公立医院薪酬中稳定收入的比例达61%。
精准的人才引育策略同步发力。“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改革以来,鹰潭共招聘医护人员568名,其中硕士研究生85名、博士2名。医疗技术骨干平均年龄下降5岁,硕士研究生占比提升3倍。通过省市共建优势资源帮带等订单式培养,累计培训3000余人次,选派267名青年医务人员到国内知名医院或院校进修培训。
人才新政同时也惠及基层。在余江区,村医熊众生的感慨道出了基层变化:“以前村医没有稳定收入和保障,现在,我们与乡镇卫生院签订了聘用劳动合同,‘五险一金’有了着落,收入也稳定了。”鹰潭市全域推行“乡聘村用”机制——通过规范化招聘选拔,公有产权卫生室乡村医生配置率达到100%。
服务温情触达 健康福祉惠万家
改革的温度最终体现在百姓就医体验的改善上。“没想到在镇中心卫生院开单,可以直接到区人民医院做CT检查,还能享受乡镇收费标准。”余江区春涛镇村民周女士体验的“乡开区检”服务,是鹰潭破解基层检验能力短板的创新举措,实现“基层首诊精准分流、区级资源高效利用”的双赢。
智慧医疗赋能,更是让“数据跑”代替“患者跑”。通过搭建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信息平台,鹰潭市实现330余项检查检验结果跨院互认。2024年10月份该平台运行以来,累计服务患者约8000人次,
细微之处的改革更具温情。推行“一号管三天”政策;开通4条免费医疗专线;医院车位优先留给患者;“橙心”陪诊服务温暖特殊群体……这些看似琐碎的“关键小事”,打通了健康服务“最后一公里”。
通过病人不跑专家跑、药品集采、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等举措,不仅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更高质量服务,还大大减轻了群众就医负担。改革以来,累计为患者节约费用1.6亿余元。
为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鹰潭市梳理了262类疾病分级诊疗的指导意见,为科学转诊提供清晰指引。同时,优质医疗资源加速向基层扩容下沉,如贵溪市创新开展“医网情深”三年行动,组织贵溪市级医院207名医生担任网格员,每月至少2天下基层,开展乡镇坐诊、村级巡诊、乡村义诊等“三诊”服务。改革以来,鹰潭市各级专家下沉服务8000余人次。
基层健康“守门人”的作用也在持续强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筑牢基层健康网底。鹰潭市打造“潭医生”“贵小康”“余家医”等家庭医生服务品牌,创建584个家庭医生微信群,慢病管理中心覆盖率62.8%,均居江西省前列。
从机制破冰到人才激活,从资源整合到服务升温,鹰潭市医改正以系统思维破解发展难题,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更有“医”靠的健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