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互联网已融入学生党员的学习、生活与成长轨迹,成为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思想文化斗争的重要阵地。学生党员作为大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在网络空间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学生党员在网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仍面临诸多挑战,深入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探寻完善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影响因素
部分学生党员对党的理论知识学习不够深入系统,对党的方针政策理解不透彻。在网络空间中,难以运用相关的理论知识准确解答群众疑问、有效引导舆论。虽然学生党员熟悉网络操作,但在网络信息筛选、鉴别方面能力较弱,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同时,在网络传播方面依赖传统方式,不愿意运用生动有趣的方式传播党的理论和政策,难以吸引网络受众的关注,降低了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效果。一些学生党员没有充分认识到自己在网络空间的特殊身份和责任,缺乏主动在网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意识。
网络空间具有虚拟性、开放性和匿名性等特点,各种信息鱼龙混杂。一方面,大量不良信息如网络谣言、低俗内容、错误思潮等充斥网络,容易干扰学生党员的思想判断,削弱其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网络舆论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一些负面舆论一旦形成,短时间内难以控制和引导,增加了学生党员在网络空间发挥正面作用的难度。此外,部分学校和党组织对学生党员在网络空间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系统的教育培养和管理机制,缺乏针对网络素养和网络信息辨识能力的专门培训课程。
完善路径
高校相关部门应积极组织学生党员系统学习理论知识,利用“云端”“学习强国”和其他线上学习平台,引导学生党员深入钻研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党的理论体系。鼓励学生党员结合网络热点事件开展理论研讨,不断提高学生党员运用党的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他们能够在网络信息辨识和讨论中更具有理论自信。同时,高校应为学生党员开设网络媒介素养相关课程,培养他们获取、分析、评价和传播网络信息的能力。通过实战演练,能够促使学生党员掌握筛选、鉴别网络信息的技巧,增强对不良信息的“抵抗力”。同时,加强网络传播技巧培训,引导其运用短视频、网络直播、图文创作等方式,把党的理论和政策生动有趣地传播出去,让这种方式更有吸引力和影响力。学生党员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党性教育活动时,要牢记自己的身份和责任,明白自己在网络空间肩负的特殊使命和责任。同时,树立优秀典型,宣传在网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学生党员的先进事迹,激发青年学生的担当精神,带动更多学生党员主动在网络上传播正能量、抵制不良信息。
高校相关部门应加大对网络信息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学校内部的网络信息审核机制,及时清理网络谣言、低俗内容、错误思潮等不良信息。加强对学校网络平台的管理,督促网络平台落实主体责任,完善信息发布审核制度,从源头上净化网络环境,为学生党员在网络空间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创造良好的条件。培养专业的思想传播队伍,及时关注网络动态,对网络热点问题进行正面引导和解读,形成一定的危机处置预案,鼓励学生党员积极参与思想传播与引导工作,在网络上主动发声,传播正能量。通过设置网络议题、开展网络讨论等方式,引导网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导向,营造积极健康的网络氛围。
高校党组织和二级学院应将学生党员网络素养培养纳入党员教育培养体系,制定系统的培养计划。定期组织网络素养培训,以情景模拟方式开展活动,提高学生党员在网络空间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能力。同时,加强与网络媒体、互联网企业等合作,为学生党员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建立学生党员网络行为监督机制,通过后台检测和数据分析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党员在网络空间的表现。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指标,将学生党员在网络空间的表现纳入党员考核体系,对表现突出的学生党员进行表彰和奖励,对表现不佳的进行批评教育并督促整改,激励学生党员在网络空间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高校还应专门搭建一些服务于学生党员成长发展的网络平台,让学生党员能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比如建设党员网络服务平台、样板党支部工作平台和网络党建工作室等。这些平台可以帮助学生党员更好地在线学习、互动交流、志愿服务,也可以帮助学生党员在网络平台上更好地展示自己,传播正能量、服务群众。二级学院也可以通过在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网络平台,加强对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同时不断地优化升级,丰富平台内容。
学生党员在网络空间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时代赋予的重要使命。面对网络空间的复杂挑战,需要通过强化理论武装、提升媒介素养、健全机制保障,引导学生党员主动发声。高校更要搭建实践平台,以典型引领激发担当,让学生党员成为网络正能量的传播者、不良信息的抵制者,在虚拟空间筑牢思想阵地,为营造清朗网络生态注入青春力量。
(作者单位:阜阳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