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和发展红色文化 推动精神共富
2025-08-29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培育和发展起来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崇高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新时代推进共同富裕的征程中,传承和发展红色文化不仅是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的内在要求,更是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推动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精神共富作为共同富裕的重要维度,关乎人民群众思想境界的提升与文化素养的增强。传承和发展红色文化,正是为精神共富注入强大动力的关键举措。通过深入挖掘与广泛传播红色文化,能够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凝聚起全社会团结奋进的精神力量,助力实现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推动社会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传承和发展红色文化在当代的价值意蕴

  第一,历史价值。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的生动缩影。从红船精神到长征精神,从延安精神到改革开放精神,红色文化都以鲜活的符号和故事,记录着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井冈山的星火、西柏坡的誓言、大庆油田的拼搏……这些红色印记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民族精神的丰碑。传承和发展红色文化,能够让人们铭记历史,深刻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与缅怀,更是将革命先辈们坚定的理想信念、顽强的斗争精神传承下去的有效途径。这种精神血脉的延续,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的基石,有助于全体人民在共同的历史记忆中,汲取前行的力量,共同守护和开创国家的未来。

  第二,教育价值。红色文化具有强大的教育功能,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的生动教材。它以真实的历史故事、鲜活的英雄人物为载体,其蕴含的爱国情怀、集体主义、艰苦奋斗等精神内核,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对于青少年而言,红色文化能够补足精神之钙,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如“开学第一课”融入红色故事、高校思政课引入革命案例等,都能让理论教育更接地气。通过传承和发展红色文化,让青少年和广大人民群众深入了解革命先辈们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所作出的巨大牺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营造出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让红色精神代代相传,为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奠定坚实基础。

  传承和发展红色文化在当代的实践路径

  第一,创新宣传方式。利用新媒体平台,打造红色文化传播矩阵。通过短视频、直播、微信公众号等形式,以生动有趣、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述红色故事,吸引广大群众尤其是年轻群体的关注。如制作红色文化系列短视频,将红色历史故事改编成动漫、微电影等,在短视频平台传播;开展红色文化直播活动,邀请红色文化专家、革命先辈后代等进行线上讲解,与观众实时互动。同时,借助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新技术,打造沉浸式红色文化体验场景,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革命历史,形成更加深刻的记忆,从而增强红色文化宣传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此外,还可以通过举办红色文化主题文艺演出、摄影展览等线下活动,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宣传,扩大红色文化的传播范围。

  第二,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大思政”格局。在学校教育中,将红色文化全面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各学科教学,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文化校本课程,通过课堂教学、主题班会、社团活动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红色文化。如组织学生开展红色文化主题演讲比赛、红色经典诵读活动等,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加深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感悟。从家庭层面来说,家长要发挥言传身教的作用,通过讲述红色故事、带领孩子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等方式,培养孩子的爱国情怀,传承红色精神。社会各界要积极参与红色文化教育,博物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免费向公众开放,开展丰富多样的红色文化教育活动。企业可以组织员工开展红色文化主题团建活动,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使命感。通过多方协同合作,营造全方位、多层次的红色文化育人氛围。

  第三,促进红色文化产业化发展。推动红色文化产业化发展,需要整合各方资源,打造完整的产业链。首先,加强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和保护,对红色遗址、文物等进行全面普查和登记,制定科学的保护规划,确保红色文化资源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在此基础上,开发具有创意的红色文化产品和服务。如设计制作红色文化主题的文具、饰品、工艺品等文创产品,开发红色文化主题的研学旅行、教育培训、红色主题民宿等服务项目。同时,加强红色文化产业的品牌建设,树立具有影响力的红色文化品牌,提高红色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市场竞争力。此外,还可以通过招商引资、政策扶持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红色文化产业,促进红色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如与旅游、文化创意、影视等产业相结合,实现红色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推动红色文化的广泛传播。

  (作者单位:沈阳药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项目:2024年沈阳市社会科学课题“新时代抗美援朝精神财富的传承研究”(课题编号:SYSK2024-01-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