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抓好网络空间道德教育
2024-12-02

  宗 伟

  网络空间已成为大学生学习、交流、娱乐的主要平台,其道德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日益凸显。坚持守正创新,开创大学生网络空间道德教育新局面,是新时代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贯彻落实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意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抓好网络空间道德教育,对于提高大学生在网络空间中辨别是非的能力和坚守底线的自觉至关重要。要勇于开拓创新,积极探索与新时代需求相契合的教育路径与策略,将网络道德教育深度融入日常教学,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强化家校间的紧密合作,建立和完善一个全面覆盖、层次丰富、多维立体的教育生态系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网络道德观念,促进其自觉规范网络言行,携手共建一个清朗和谐的网络环境。

  坚守道德底线

  强化网络素养培育

  网络空间虽为虚拟,但道德准则不可虚。坚守道德底线,是开展大学生网络空间道德教育的首要任务。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将传统美德与现代网络文明相结合,构建网络空间道德教育的坚固基石。一是融入课堂教学,奠定道德认知基础。将网络道德教育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通过专题讲座、案例分析、互动讨论等形式,深入浅出地讲解网络道德的基本规范、原则及意义。同时,结合大学生网络行为实际,剖析网络谣言、网络欺诈、网络暴力等不道德行为的危害,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二是开展实践活动,提升道德实践能力。组织大学生参与网络文明志愿服务、网络公益活动等,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网络道德的力量,增强网络道德责任感。通过模拟网络情境、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大学生在虚拟环境中体验不同网络行为带来的后果,从而自觉规范网络行为。三是加强家校合作,共筑道德防护网。家庭是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高校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联系,共同关注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及时发现并纠正不良倾向。同时,鼓励家长以身作则,为大学生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榜样。

  创新教育方式

  增强道德教育实效

  面对网络空间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传统教育方式已难以满足大学生需求,必须创新教育方式,以更加贴近大学生实际、更具吸引力的方式开展网络空间道德教育。一是利用新媒体平台,拓宽教育渠道。充分发挥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优势,打造网络空间道德教育的“微阵地”。通过发布道德教育短视频、图文推文等,让大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道德教育。同时,利用新媒体平台的互动性,开展线上道德讨论、道德评议等活动,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二是开发道德教育软件,实现个性化教学。针对大学生网络行为特点和道德教育需求,开发具有针对性、趣味性的道德教育软件。通过游戏化设计、个性化推荐等方式,让大学生在娱乐中学习道德知识、提升道德素养。同时,利用软件收集大学生网络行为数据,为道德教育提供精准支持。三是构建道德教育社区,营造良好氛围。在高校内部或跨校际建立网络道德教育社区,为大学生提供一个交流心得、分享经验的平台。通过社区内的互动、讨论,形成积极向上的网络道德风尚。同时,邀请知名学者、道德模范等加入社区,为大学生提供道德指导和榜样引领。

  深化理论研究

  推动道德教育创新发展

  网络空间道德教育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需要不断深化理论研究,为实践提供科学指导。一是加强学科交叉研究,拓展道德教育视野。网络空间道德教育涉及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应加强学科交叉研究,借鉴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为网络空间道德教育提供更为丰富、全面的视角和思路。二是开展实证研究,把握道德教育规律。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法,收集大学生网络行为数据,分析网络空间道德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和建议,为道德教育实践提供科学依据。三是建立评价体系,评估道德教育效果。建立科学、合理的网络空间道德教育评价体系,对大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等进行全面评估。通过定期评估,及时发现道德教育中的问题和不足,为后续改进提供参考。同时,将评价结果作为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网络空间道德教育。四是推动国际交流,借鉴先进经验。网络空间道德教育是全球性的课题。高校应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和做法。通过举办国际研讨会、学术论坛等活动,加强与国际同行的沟通与联系,共同推动网络空间道德教育的创新发展。

  步入新时代,坚守与创新并行,书写大学生网络空间道德教育新篇章,是一项深远且持续的挑战。近几年来,通过打牢道德根基,深度融合传统美德与现代网络文明,有效提升了大学生的网络素养;借助新媒体与教育软件的创新应用,拓宽了教育渠道,增强了道德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同时,深化理论研究与国际交流,为网络空间道德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提供了科学指导和全球视野。展望未来,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教育领域应持续探索符合时代需求的教育模式,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体系。社会各界的协同努力,定能推动大学生网络空间道德教育迈向新高度,为培育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青年奠定坚实基础,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和繁荣发展贡献积极力量。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基金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研究项目——新时代大学生网络空间道德教育研究(编号:JD2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