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琴 刘任平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城市基层治理正迎来一场深刻的变革。数字技术通过数据整合、智能分析和自动化处理,正在重塑基层治理模式,提升治理效能,优化资源配置,为居民提供更加精准和人性化的服务。善用数字技术赋能城市基层治理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当前,人工智能(AI)数字技术赋能基层治理已经从试点逐渐走向普及,通过数据收集、分析和自动化处理,大大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同时,数据质量与共享壁垒、技术与场景适配性不足、基层主体参与能力不足等问题也亟待解决。 构建智能化治理平台。智能化治理平台是AI数字技术赋能城市基层治理的基础。一是整合各部门的数据资源,制定统一的数据格式、编码规则和接口标准,使得各部门的数据能够在平台上实现无缝对接和共享,打破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二是开发智能分析模块。智能分析模块是智能化治理平台的核心功能之一,能够实现数据的自动采集、智能分析和可视化展示。要重点在各应用场景安装传感器和监测设备,提供数据自动采集、智能分析以及可视化展示等技术支持。三是建设移动终端系统,为基层工作人员随时随地获取和处理信息提供便捷的工具,通过移动终端接收任务分配、上传工作进展、查询相关数据等。 强化数据治理能力。数据的真实、安全以及智能化运算是AI数字技术赋能基层治理的重要前提。一是建立严格的数据审核和校验机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质量检查和修正。二是采取一系列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如加密技术、访问控制、数据备份等,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三是开发智能算法模型,通过对大量历史数据的学习和分析,实现对人口管理、环境监测、安全隐患等领域的情况进行精准识别和预测。四是拓展智能化治理应用场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根据城市基层治理的现实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升级和应用场景开发,提升城市基层治理效能。 完善体制机制保障。要制定数据采集、使用、共享的标准规范,明确各方权责,确保数据的合法、合规使用。比如,在数据采集方面,要明确采集的范围、方式和目的,避免过度采集和滥用个人信息。在数据使用及共享方面,要规定数据的使用权限和使用方式,确保数据在使用及共享过程中不被泄露。建立算法伦理审查机制。对AI算法的设计、开发和应用进行全面的审查和评估,确保AI应用符合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的要求。完善基层干部数字素养及专业能力提升培训机制,提高基层干部数据分析、智能算法、移动终端应用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通过招聘、引进、挂职锻炼以及与高校对接等方式引进专业技术人才,为AI数字技术赋能城市基层治理提供智慧力量。 (作者单位:中共上饶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