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遂川到深圳

坚定“技术立企”的行业领军人
2025-04-29


  图为刘昊在其公司内与员工分享个人经历。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曾子怡 徐 文

  从300元闯深圳到100亿元产值布局全球……自遂川县农村走出来的刘昊,写就的不仅是他的创业史,更是一个江西人“走出大山、反哺桑梓”的时代注脚。

  南下追梦初露锋芒

  “很久没有这么深刻地回忆来深圳的理由了。”早春时节,东莞初见刘昊,这位站在科技园的落地窗前的创业者,谈及二十八年前孤身闯深圳的往事,眼神骤然明亮起来:“见到她的第一面,爱情的种子就在我心中萌芽了,我暗下决心:要追求她!”

  1997年,从校园毕业的刘昊被分配至江西吉安啤酒厂,他的爱情也在这里悄然而至。在当年国企改制的浪潮中,刘昊所在的啤酒厂与全国许多地方一样,面临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深刻挑战,而他也迎来了人生中一个重大的转折:“你等我,我一定会给你幸福的。”在枫叶正红的时节,21岁的刘昊向女孩许下诺言后,便背起行囊南下深圳,他要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初到深圳的刘昊,曾在一次次面试中碰壁。“在找到第一份工作前,我花了2块钱在报刊亭买了一本《广东话速成手册》。”面试不断受挫让刘昊发现,只有能熟练使用粤语的人才能面试成功。凭借着语言天赋,刘昊找到了他在深圳的第一份工作:固定电话推销员。与公司内其他推销员的“扫楼”推销方式不同,“我都是夜里去推销,白天去蹲点打探客户需求。”刘昊的“踩点”推销让其经商天赋初露头角。很快,1997年末,在深圳地王大厦,刘昊成交了第一单,提成有近2000元。

  1999年5月,刘昊用尽所有积蓄,在深圳成立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开启了他的创业之路。2000年,刘昊与他心爱的姑娘开始了他们共闯、共创的黄金时代。

  选准赛道屡创佳绩

  2000年后,深圳手机普及速度领先全国。公开数据显示:2003年,深圳固定电话用户数达峰值后逐年下降。“当时的我始终认为,移动通信会取代固定通信,未来手机的市场一定很广阔,但很可惜,我当时拿不出那么多钱来投入。”刘昊坦言,迈入新世纪他非常想从固定电话转型做移动手机,无奈当时囊中羞涩。

  2004年,他转换思路,目光锁定在移动电话配套产品,并在深圳宝安建立起了国内第一家正规的、全内资的充电器制造厂,奥海科技由此诞生。

  “当时的行业市场格局两极分化,一极是由海外投资主导的大型企业,另一极就是家庭作坊式加工厂。”对于办厂的定位,刘昊始终坚定是要做一家中国的充电器专业工厂。“我们就是想做自主研发的产品,并且我们也确实做出来了。”创业之初,奥海科技便开始研发产品,他们连续三个月蹲点深圳最大电子交易市场华强北,购买不同品牌充电器拆解,建立故障模式数据库,发现80%爆炸事故源于热失控。

  于是,刘昊带领员工将飞船散热片拓扑结构微缩化,开发仿生翅片散热系统,使充电器体积缩小40%。当年,首款由奥海科技自主研发充电器ZT668腾空出世,总销量达3亿只。

  反哺桑梓不忘来路

  2020年,奥海科技成功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正式挂牌上市,成为充储电行业领军人。如今,在刘昊的带领下,奥海科技坚定“技术立企”,拥有超900人的研发团队,近700项专利技术,已通过全球93个国家和地区的认证,超2500份认证证书,产品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3年,奥海科技在研发上的投入为3.08亿元,比上年增长26.17%。

  面对一路走来的艰辛和成果,刘昊说:“爷爷教会我最朴素的道理:成功并非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应当时刻铭记反哺社会的责任与使命。”2014年,刘昊和妻子刘蕾返乡创立江西奥海。“一人富不算富,乡亲共富才是真出路”,江西奥海不仅在遂川托起上万个就业岗位,让昔日外出打工的乡亲们能在家门口端起“技术饭碗”,更以龙头之势带动20余家千万元产值以上的配套企业转移至遂川及周边地区,激活整条电子信息产业链。目前,江西奥海带动当地3500人就业,增加当地税收1亿元左右,联动供应链上下游十余家企业,产值约5亿元。

  当车间机器轰鸣与村民笑脸相映成画,这片红色热土正演绎着乡村振兴的生动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