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忆集:我与文坛名家的往事》
陈子善 著
东方出版中心
□ 胡忠伟 陈子善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专家,他的著作我几乎都购买了,有的还是珍贵的签名本。多年来,陈子善孜孜矻矻,坚持不懈地考索辑佚,行进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路途上,在周氏兄弟、郁达夫、徐志摩、梁实秋和张爱玲等作家的研究上颇有建树。 2017年以来,陈子善在媒体上开设专栏发表了纪念中国现代作家,以及离世不久的前辈师长和同辈友人的文章,其目的一方面是追忆与逝者的交往,另一方面力图回到历史现场,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脉络里展示他们的文学贡献。这便是《长相忆集:我与文坛名家的往事》一书的由来。 该书以作者与现当代文坛名家的交往为线索,深情回忆了作者与冰心、冯至、赵清阁、张爱玲、饶宗颐、金庸、傅聪等29位文坛名家的交往故事。作者依据书信、手迹、书籍等资料,实事求是,去伪存真,忠实记录了自己与文坛名家往来的点点滴滴,生动全面展现了这些作家的人生际遇、文学创作和历史贡献,他们为人的诚恳,为文的严谨,对文学事业的热爱,对新人晚辈的提携与关爱,对历史事实的忠诚和尊重,令人印象深刻。 本书以生动的细节描写和叙事,让名家形象更加饱满,读之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以《向冯至先生约稿》为例,该文详细讲述了1984年作者为编辑《回忆郁达夫》文集,向著名诗人冯至约稿的曲折往事。在作者看来,“郁达夫这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举足轻重,却又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段里被冷遇的作家”,无论如何都是一个不该回避、不能忽视的存在。如何发掘、评估郁达夫的文学价值,让他的生平和创作重放光芒,这应该是新文学研究者的应有之义。 因此,作者想到了与郁达夫有交往的冯至先生。得唐弢相助,陈子善找到了冯至。《向冯至先生约稿》详细记述了作者向冯至成功约稿的过程,从来往信件中也可以了然冯至如何构思和写作、修改《相濡与相忘——忆郁达夫在北京》一文的,对此篇回忆文章,冯至精心打磨,多次修改、补充,行文中回忆郁达夫对黄景仁长诗《焦节妇行》的高度评价,极具史料价值。《向冯至先生约稿》的最后,是冯至在来信中对《骆驼草》等事件的回忆和对写作回忆周作人之文的婉拒。 本书的另一个特点是,披露了许多新史料。如对陈无言、古苍梧等这些“默默无名”作家的挖掘,使读者了解了他们的创作实绩,认识了他们的价值。《我所知道的陈无言先生》一文揭示,1929年8月28日晚,北新书局老板李小峰在上海南云楼设宴,席上鲁迅与林语堂发生了激烈争吵,被称为“南云楼风波”,导致了双方的第二次疏离。本书还披露了陈无言1977年11月23日发表的《诗人杨骚在香港的时候》一文,该文根据杨骚口述,还原了当年的场景,这种第一手资料“极为重要,太重要了”。还有《赵清阁先生未了的遗愿》一文,展现了赵清阁晚年捐赠给上海博物馆的字画不被重视的事情…… 读本书,除了了解那些大名鼎鼎的作家外,一些长久无名,甚至连大学中文系的师生都不甚了了的作家,也走进了我们的视野。这让我想到作者引用的陈无言的一段话:“笔者一向有个心愿,就是介绍被人忽略甚至遗忘的新文学作家。虽然他们的名字陌生,也未必有多大成就,但他们总算在文学园地出过一点力,不应该被歧视以至湮没无闻。”我想是的,每一个名字都应该放光,文学史应该记住他们,也应该向他们致敬。